第十四節 湖南真耶穌教會在抗日烽火中熱烈發展

抗日戰爭時期湖南真耶穌教會總況。在一九四七年召開的第十一屆全體代表大會上,湖南省支會代表周安得烈執事有詳細的統計報告(見《真耶穌教會聖靈報》第一卷第一、二、三期,十一次全大記錄)謂:“自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大會(應指九大后改稱十大者)后,至三十六年(一九四七)止,湖南省支會及各縣鄉鎮會所,因戰局關系損失甚鉅。會堂被炸、燒、拆者,共有二十八處;損壞者八處;收束教會十處。要恢復建筑,現值(當指一九四七年市價)估計約需一十五億余萬元方可竟事。至靈胞損失不可勝數,惟其要者略而言之:執事二職務人一死於敵手;殉道者六人;靈胞被炸、水、火、死者七六人;失蹤者五人。其余概況略分數點報告於后……。”
周安得烈的報告分新建會堂二十九處;購屋改造會堂八處;新設教會三十七處;被炸燒拆之教會二十八處;被損壞之教會八處;因戰爭收束之會所十處;立長執十人;長執離世二十四人;傳道離世九人;革職除名傳道四人;?靈恩狀況。共十一點。但其中只有第三點可以說絕大部分情況是在抗日戰爭期間發生的,其它則多包括有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七年的狀況。因而此處只轉述第三點的情況,其它則放到下一階段中去敘述。
被炸、燒、拆之教會二十八處,有:“長沙潮宗門、東門、南門、興漢門。沅江汽車站。桃源前西街、陬市。常德水巷口。益陽汽車碼頭。寧鄉淡家嶺。邵陽中西石街。衡陽玉皇街。岳陽曹家莊。南縣三仙湖、王嘴、下游市。安鄉東街、魚口市、焦圻。澧縣余家台、新安市、華容縣會。醴陵北正街。攸縣皇圖嶺、水晶橋。瀏陽縣會、普跡。平江縣會。”
被損壞之教會八處:“湘潭建寧街。衡山西外正街。郴縣田家巷。湘陰夏家橋。岳陽洞庭馬路。漢壽北正街。長沙瀠灣市、望城坡。”
因戰局收束之會所十處:“瀏陽縣會。醴陵鹽山、李家灣。宜章東正街。湘陰陸賽港。長沙瀠灣市。寧鄉增加墺。攸縣陽升觀。茶陵縣會。江華縣會。”
統計數字看不到各地的詳細情況,但卻看到了全省的概況。這在一九四七年的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是絕無僅有的。應當說湖南真耶穌教會省支會的工作是很不錯的。
一九三七年,日寇侵華戰爭全面展開,一九三八年下半年逼近長沙。《卅年專刊》載當地駐軍負責人等在“長沙一旦落入敵手,不外乎是燒殺搶掠,與其敵人燒,不如自己燒”的愚蠢思想指導下,十一月十二日晚,在不曉諭全城百姓的情況下,一把大火燒了長沙,震驚中外。真耶穌教會總會,為救助長沙真會信徒特向全會發出要求賑濟的公函,其函如下:
“奉主耶穌聖名函達
中外各本會全體同靈道鑒:啟者,自中日事變以來,迄今已年半有余矣。戰事擴展已達十余省,而本會之淪於戰區者,所在甚多。教會之被摧毀,靈胞之蕩析流離,亦多處皆是。其始則有冀、魯、江、淅等處,繼以晉、豫、贛,以及武漢皆被殃及。幸冀、魯、江、淅之靈胞,蒙真神祝福,劫后余生尚可漸漸昭蘇。而晉、豫及武漢各會猶在水深火熱之中,不知其情況如何,莫由救助。然款函去后亦音信無?,同人正在從傍探聽。而不意廣州本會與湖南支部又先后災報頻傳。廣州本會戰禍臨到時,該同靈等即倉皇逃至南海平洲墟,借外邦人祠堂歇宿,以地為席,情況如此,苦痛可知。而湖南支部所告更為悽慘。其所遭遇者并非戰禍,乃系湖南當局焦土抗戰。於去歲(一九三八)十一月十二日晚二時許,四門放火。在支部同靈先不知有此事變,一旦災禍臨頭莫不倉皇失措。迨夢中驚醒已火光沖天,全城秩序為之大亂,只得只身赤手從火中逃出。大火延燒三晝夜,長垣(指長沙)四處本會均成焦土,支部一切器具均已付之一炬,靈胞住處之被殃及與損失者更難計及。刻竟有數百人飢寒交迫,流離失所矣。而支部同人為教會全體團結計,乃迫得遷至益陽大橋鎮本會,設立支部臨時辦公處,繼續工作。其拮據與悽慘之情形是不堪卒讀。同人接到該各函后萬分傷痛。因思救難濟急仁人所為,外邦如此,況我屬靈團體,豈不更應互助。以故除函平洲圩張寧法執事探詢接款處所,以便籌匯。同時并將現存之五十元救濟捐先行匯湘急賑外,特通函全體同靈,即希予以同情,共相濟助。有世上財物者,固請慷慨解囊;而環境欠適者,亦請效法馬其頓教會,在供給聖徒之恩情上有份。既多多而益善,即少少亦不拘。如蒙惠助,即請寄至總部,以便彙匯。俾飢寒交迫、蕩析余生之被難靈胞,得荷仁人之賜,幸何如之。惟願那賜種給撒種的、賜糧給人吃的,必多多加添你們種地的種子,又增添你們的仁義果子,叫你們凡事富足,可以多多施舍,就藉?我們使感謝歸於真神,亞們!再,湖南支部,并請全體同靈代他們祈禱,求真神開恩,加給他們力量。在各樣苦難中仍能積極進行救人工作,并求聖靈親自安慰被難各靈胞云云,務祈多多代禱為荷,專此
順祝
真安
張撒迦
民國二十八年一月二日總部公啟
蔣約翰”
總會的這個公函,描述了一些長沙大火的實際情況,描述了大火如何燒起、百姓狀況、真耶穌教會所受之損失,應為相關的珍貴史料之一,對了解長沙大火應當有所幫助。只是真會總會、賑濟的詳細情況及結果如何,未能找到資料。
湖南支部在這個階段中的活動,沒有概況介紹,只有一些零星記載。
一九三八年,湖南支部要求省政府通令保護真耶穌教會,湖南省長張治中允其所請,通令保護。湖南省政府批示之全文如下:
“呈為呈懇保護本國宗教,令飭各縣遵照事。竊本會全由國人組織,絕無外教參入,主旨闡揚真道,目的善化斯民。曾呈請中央內政部批准成立,并呈請中央黨部派員視察認為合格,發給許可證書。又呈請湖南省政府,通令保護各在案。傳道十有余年,教會遍及各省,宗旨純正,組織健全,久為各界人士所嘉許,湖南二十四年二十五年年鑒可證。值玆國難嚴重時期,邊縣人民不免誤會,有妨教務進行。不請政令維持,群疑不能解釋,理合備文呈請 鈞府察核,准予通令出示保護,是為教便。謹呈
湖南省政府主席張
湖南省政府批 秘外字第零零零九六三號
具呈人真耶穌教會湖南支部干事向保全。呈一件,呈請通令
各縣出示保護由
呈件均悉准予通令保護可也此批附件存
主席 張治中
中華民國二十七年一月七日
真耶穌教會湖南支部啟”
文中“值玆國難嚴重時期,邊縣人民不免誤會,有妨教務進行”一語,當指在“國難嚴重”的當兒,大量難民擁入“邊縣”,其中真耶穌教會的信徒當亦不少。而這些信徒,不管走到什么地方都要“傳播福音”,在原先沒有“福音”的地方自不免要引起誤會。
實際上,從前述几個省的情況看,抗日戰爭的爆發,隨?日寇鐵蹄的踐踏,出現了以下几種現象:一是在淪陷區教會遭到破壞,信徒星散;二是在淪陷區一些信徒堅持信仰,教會亦有發展,甚至還有相當的發展,不過有關記載不多。更多的是,在淪陷區的教會狀況一無所知。三,比較普遍的事是,由於真會信徒逃難到各地,作了許多“拓荒”的工作,使得真耶穌教會在全國更大的范圍內傳播,信徒數量大增。最為典型的事例,莫過於武漢的集體逃難而傳播到陝西、甘肅了。而戰爭所引發的災難,又為真耶穌教會的發展擴大了社會基礎。
湖南支部的活動再就是在抗戰期間印發了真耶穌教會總部制定的為國難祈禱法式。(其內容已見前述)這種印發,看起來是小事一樁,但那是在國難嚴重之期,由湖南支會印行,說明當時的湖南支會還是有相當力量的。
而一九三八年長沙當局執行焦土抗戰的戰略,在十一月十二日晚二時許,在長沙放了一把大火,支部的一切均都付之一炬。支部被迫遷到益陽大橋鎮本會,設臨時辦事處。
《卅年專刊》又記載了湖南几個較為重要的人物。首先是譚配得。前面已經提到,譚配得在一九三七年上海八·一三戰事中,在上海閘北總部看守房屋。一九三九年回湖南,為本鄉青山橋建筑會堂。勞碌六十余天,挑泥踹灰,兩只腳都被石灰燒煉,好多天不能下地。本打算待新堂竣工、開完靈恩會以后再回上海,恰逢長沙大火,潮宗街分會、東門和南門區會只剩下斷垣殘壁。經四處職聯會議決,要先修復潮宗街教會前面的廚房和辦公室。譚配得心甘情願擔負監修責任。不料會堂后牆垛子傾倒,譚配得剛巧路過,躲避不及,身受重傷。抬到盛著全執事家中,在一月十七日晚十點離開人世,二十二日出殯。享年六十三歲。
譚配得一生忠心耿耿,全力為教會。經曆了種種困難,但百折不回,始終盡忠竭力。
在這個階段還有兩個人物需要記述。一是歐愛主。歐雙目失明,早年信“假神”,雖吃齋崇拜,毫無靈驗。至民國廿三年(一九三四)六月,“蒙神感動進入本會,求神醫治,得?靈洗。不過三日,果然雙目痊愈。”是年九月受洗,后被選任財務,廿六年(一九三七)辭職。二十九年(一九四零)又選任為執事。只知歐愛主是湖南的,但卻不知是湖南什么地方的。姑置於此。再一個是前面已經提到過的康約珥,一九四二年時離開瀏陽到省里,在十二個縣駐會傳道。哪十二個縣不詳,只知接下來一九四七年時在上柴市分會傳道。
長沙
關於長沙真會在這個階段的記載,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文件。是長沙縣政府一九四三年根據湖南支部的要求而出具的保護真耶穌教會的布告。這個布告簡述了真耶穌教會的簡史、已發展之范圍、教義特點、長沙真耶穌教會的現狀等等內容。當然,這些內容都是真耶穌教會的呈文中表述的。布告是先述呈文內容然后批令保護,全文如下:
“為布告事,案據真耶穌教會湖南支部負責人馬文彬呈稱,呈為瀝陳教務,懇予出示保護,以便推廣傳道。竊本會為真耶穌教會,完全由國人組設,專以傳遍耶穌真道為前提,發揮國人獨創為主旨。化除盲從奴隸根性,增我民族之光。具自治、自立、自傳、自養之精神,有救心救人、救國、救世之力量,督促同胞互助經營,收我國民生之效。不受外人財力之援助,力圖改革外教之先聲,打破信徒尊外思想,鞏固我國民權之力。奮斗於今垂十余年,傳諸國內達十數省。尤為在外華僑所歡迎。台灣、南洋、印度、美國檀香山等處皆設立真耶穌教會,教務甚形發展。仰賴我國政府官廳力為保護,優予待遇,俾本會藉真道以驅逐霸道,憑教權以挽回國權。曾經上海真耶穌教會總部按照中國國民黨黨綱信仰絕對自由之原則,於民國十七年(一九二八)十月呈奉上海特別市政府第一一零九號批准轉予咨奉內政部第一一五七號批准,旋於長沙設立支部。求真道者普及各縣,深恐外間不明真相,於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六月呈奉省政府批准,并予一二七號訓令各縣查照保護在案。惟是民國十九年(一九三零)七月,省會慘遭變故,省縣檔案多被焚毀,本會原案付炬難稽。思念及此,於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八月復以懇補備案,准予再行通飭照案保護,各在案。去年(一九四二)又經內政部禮字第二六零號咨致各省省政府文中有中央民眾運動指導委員會第一三六七號復函,內開查國人組織真耶穌教會,可認為本國宗教團體。本年(一九四三)五月六日又經內政部土字第四三號批准自由購地建筑會堂,不受內地外國教會租用土地房屋暫行章程之限制。現(一九四三)本會已在本城潮宗街、南門何家巷、東門瀏成橋成立真耶穌教會三處,興漢門成立祈禱所一處,又賡續在東鄉楊季坪、西鄉樟樹亭、劉家田、瀠灣市四處成立教會。玆因南門外新開之長坡、東鄉石塘?、石門閬、河西營槃嶺、望城坡成立祈禱所五處,有多人接受真道。擬前往各鄉鎮設會堂宣傳,推廣救恩,但恐人民或有誤會教旨,為外道妄加詆毀,阻礙傳道進行。理合瀝陳教務,請予出示曉諭,曾經王、唐兩前縣長出示在案。惟因日久玩生,不無藐視。特援案呈請鈞府加予出示保護,并乞准予付刷請印,俾資通曉,伏懇俯賜察核施行,深為公便,謹呈等情。據此,除批示外,合行布告保護,仰各界民眾,一體遵照,為此要布
縣長 劉裔彬
中華民國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九日”
馬文彬,在《卅年專刊》之中只有兩見。一在此處長沙縣的布告中,一在前述魏以撒在湖南傳道,大顯神威,張巴拿巴自嘆不如的時候,當時在旁的即有馬文彬。
益陽
前面講到在一九三七年續建一座三層樓的寢室。當年開辦神學講習班,有學員十九名。到一九四二年又復建三層樓之寢室。《卅年專刊》說“照受中日戰爭打擊,於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古三月初六日,被不明(飛)機轟炸會堂與男寢室”。這次轟炸,后來曾道全於一九四八年正月病重時之遺囑中說是“痛於卅四年,日軍陷境,本分會會堂,不幸被炸”。則應為日機轟炸。庶務易道恩、聯席會主任江該猶,“殉道逝世,幸蒙主佑藏躲之劉書記重靈”,滿耳爆炸聲之時也聽見江該猶在高唱哈利路亞。待劉重靈爬出來喊人時,只見焦土不見人了,“方知江易二老高聲禱告時已升天矣。”又有曾道全執事,“被不明士兵之槃詰,經再三催促。該曾老抱定犧牲己我,決守會堂,并口稱死也不去……”。后果然在七月間,藉曾道全的主持復建男寢室,規模超過原有規模。
江該猶,江文彪,又名文彬,該猶為其聖號。《卅年專刊》為其立傳,稱“該猶君嫻習經訓,誠恂恂儒者,溫言訥訥如不能出,而條理縝密,秉性忠貞,寬而不弛,廉而尚公。其於主道也,常抱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之決心。臨難不懼,終趨舍生取義之途徑。叔藩(傳之作者)因之有感曰,遵經循禮,義膽忠肝,終身傳主,名并裴山。願我后輩,齊起效焉,榮歸主名,神人同歡。阿們!”
臨澧
《卅年專刊》關於臨澧真耶穌教會的記載實際上只記了創始時期頭半年的情況。一九三二年十月在向保全主持下選舉負責人之后,就沒有記載了。現在能找到的只有楊愛全還有一點記載。楊愛全,據前考與葉得恩一起活動,亦應為臨澧教會之事。而楊愛全“二十八年(一九三九)負財務責任,願盡力榮耀真神,阿們!”記載中沒有提到楊愛全在什么地方負責財務。如果前考無誤,則應該是臨澧,姑置於此。
涼水井
《卅年專刊》關於涼水井真耶穌教會的記載,文字不能表達,印刷復又舛訛多多,通讀甚感困難。如創始人彭愛真又記作“彭愛友真”、又有薛恆心又作葉恆心、“每逢安息四日講道”、“又兼涼水本會安息至廿七年”等等,不一而足。下面只能據作者的理解進行闡述。
前面講到,在一九三四年薛(葉)恆心經支部向保全推選為“臨澧”教會的會務,誰料全體反對。一九三八年,恆心壽終,接替牧養者為劉萬全。他無論風雨寒暑、早來晚歸,不辭勞苦地竭力傳揚真道。教會得到振興,稍有可觀。一九三九年,彭愛真去世,教會選周保真負責管理。“斯時屢受外人摧殘,真是令人耳不忍聞,目不忍睹”。但依然忍苦耐勞,堅持到底,“辦理神工”,踴躍前進,毋稍退縮。“天父照信心成全,增加靈胞六十余人”。不久周萬全又去世,易得安接替了一段時間之后,又由馬使者接替。這時人數越來越多,房屋顯得窄小不堪,大家心願建筑“聖殿”,樂捐谷壹百廿石。到一九四三年,陳仁愛集中樂捐之谷開始修建。后經費不足,而九聯借來拾石,方能告竣。九聯借款以后也未能還清,還差几石,不過九聯也不再要了。
澧縣分會
前面講到一九二七年之后“十七(一九二八)年”的情況,其間細節一無所知。到民國卅三年(一九四四)夏,會址移至新街口,另行租屋。“僅年余之間神恩丰富,信者熱忱皆趨諸昔日之冠”。傳道人首先是劉哥尼流使者,次為劉路得女使者。當時九澧聯席會的主任田受膏執事由津會前來駐澧會辦公,并襄助其妻路得傳道,“以全神工”。教務遂迭漸展興,負責人盡忠火熱。田受膏見機,遂倡議自建會堂。成立了建筑委員會,分組從事工作。而時值百物騰漲、銀根告急之際,現金僅只三十余萬,離預算相去甚遠。“但皆能堅定信心,順憑主旨而行”。一面向外貸款,一面購定東門外中山公園上側地基。經三個月大家竭誠效勞,“浩大聖工於斯告竣”。共三大間三大進。“會堂居中,前面石庫牌坊辦公談道室,分設前進。男女禱告室分設會堂之兩側,室寢廚房居后進。其后尚有園子一方,計數畝之地,總計建筑費為壹百廿余萬元。”
澧縣津市分會
到一九三八年春,劉迦得返回家鄉,教會又進行第二次改組。公舉崔恆一、田受膏、劉多馬、蘇佩六、蘇聖名為負責。一九四三年秋進行第三次改組,公舉崔恆一、田受膏、蘇佩六、蘇聖召(前為蘇聖名)、袁忍耐為負責。
澧縣津市增甲灘區會
關於增甲灘區會的記載只包括兩個階段:抗日戰爭時期及日本帝國主義投降之后的時期。
增甲灘,又記作增家灘。位於津市后河,房屋數十,是一水運碼頭。津市市面屢受敵機的威脅,“政府深恐人民作無謂之犧牲,勒令停止交通”。教會服從法令,當不例外。田受膏、何行光亦被疏散。冒?酷暑,一路迂回到了增甲灘,為道作證。張恆之、王云翔、王明正等受感“甘願肩負救人之工作”。由家庭聚會,成立祈禱所。湖南支會派遣田路得女傳道來工作。到一九四二年的九月十九號,“主工發展,慕道求道者,絡繹不絕。水洗在百人以上”。王云翔、王明正、張恆之、張玉如等趁時工作,不避艱辛,“舉行新堂獻主”,極一時之盛。“詎料好事多磨,鬼與神敵。”一九四三年,敵寇一再來犯,“初生嬰孩,何堪受此挫折。物質雖無損失,靈性不無軟弱。”聯會耽心田路得一女流難堪此巨艱,於是劉種(仲?)玉、馬英杰都接踵而至,“從事喂養和牧養”。
關於田路得,《卅年專刊》刊載了一篇田路得撰寫的自證,題為《雙目復明,癱瘓行走》。其文曰:“我自幼隨父在安息日會,及?,適田更名路得。因民十七年(一九二八)因父逝忽得雙目失明,醫藥罔效,癱瘓不起。延至十九年(一九三零),蒙主慈悲,藉胡子民女傳道幫助,主賜聖靈,雙目復明。病即痊愈,乃決心脫離安息日會,領受本會之合法大水洗禮。民國廿四年(一九三五)全身獻主。經支會差往華容潭清山橋。賴長執之訓誨,開創洋樓鋪、湘鄉、東山沖、野鴨塘會所四處。於廿九年(一九四零)同夫(田受膏)建立增甲灘、澧(原誤為丰)縣兩處分會。”
沅江草尾教會
一九三七年開辦沅鎮縣、張家塞、三眼塘等處。一九三八年又開辦漢壽廠窯西港、常德陳家嘴、十美堂等處。一九三九年又開辦南縣孫家碼頭等處。戰事日益緊張,一九四四年日寇鐵蹄侵及湘西。曹篤信執事和一年邁女靈胞陳愛主任其槍林彈雨,不畏生死,堅守教會。最終二人“為道殉職,流血犧牲”。
塞坡市區會
一九三八年春,有女信徒徐愛主路過塞坡市,在吳志誠家休息時,講說耶穌的恩典,吳志誠全家禱告,“去假歸真”。三月間,由曾恩膏、陳恩誠、曹篤信、張路求四位執事及徐愛主在塞坡市租了一間房屋開教會成立大會。“聽道受感歸主者”有五十余人。推選吳志誠、沈馬利亞、臧感恩、黃選民為教會負責。當年九月買民屋兩間,價洋三百余元。傳道張路求在此牧養三年。到一九四一年,又選沈發光、臧選民、吳志誠、皮國榮、郭宗翰、胡呂底亞為教會負責。在一九四二年的十二月二十二日,風雪交加的夜半,鄰居走水,延燒教會,片瓦無存。經沈發光等努力,又重建有相當規模的會堂。一九四六年,又建宿舍。該市又“經戰役數次、轟炸兩次。感謝神,信徒均得平安。”
南縣三仙(原誤為“山”)湖區會
自一九三三年改造會堂之后,在九年當中“主恩浩大,神跡奇事不計其數”。不料一九四二年的十月十七日仙市遭大火災,教會未能幸免,亦被焚毀一空。本打算在原地重修,無奈地皮原是疏河局的,要在此掘堤,只得另買基地一塊,計有二十余方,價谷六十石正。繼續興工建筑。一九四三年正月告竣。又不幸,在四月初六日,日軍侵犯三仙市,燒殺搶掠。當天將教會燒毀,會友們苦極,四方逃命。淪陷三年。少數不能遠逃的信徒只得借熊邦之住宅作臨時聚會所。一九四四年八月,中魚口同靈“體主大愛”,援助造茅屋兩間,做為聚會之所。
安化
在一九四七年第十一屆全體代表大會上,朱恩光報告說,自一九三七年戰爭爆發之后,奉總部調遣到了湖南,在長沙呆了一年,然后到了安化,住在東坪。“牧養當地七處教會,為聯席會主任。工作達九年之久,從未聞飛機大炮之聲。安化一帶教會初時很冷淡,九年來之工作,略有收獲。目下(當指一九四七年)已甚完善。”
抗戰期間,據《卅年專刊》統計表所記,湖南各地新建分、區會有:一九四一年創新市渡區會,創始人不詳。一九四四年八月,湯曉南等創北景港區會。
但新建祈禱所數量較多:一九三七年,創安江土地塘祈禱所、湘鄉東山沖祈禱所、牌頭鋪祈禱所、桃源楊溪橋祈禱所、漆家河祈禱所。以上,均在一九三七年,但無月分記載,不知是在七七事跡之前 ,還是之后。姑附於此。且均無創始人。當年九月,創芷江便水祈禱所。亦無創始人。當年又有劉西拉創常德陳家嘴祈禱所。一九三八年三月,創洪福橋祈禱所。同年又創常德南站祈禱所。一九三九年,郭榮光創常德十美堂祈禱所。黃發光創馬公堰祈禱所。同年創蕭家橋祈禱所及西港祈禱所;無創始人。一九四零年,創桃源新店驛祈禱所。漢壽栗家灣、邵陽報公鋪、芷江楊塘祈禱所。一九四一年,創桃源三汊港及浯溪河祈禱所。八月,創邵陽龍皇橋祈禱所。同年,又有沅江三眼塘、百祿橋祈禱所。曹玉道創張家塞祈禱所。一九四二年,一九四二年八月,創郴縣南關上祈禱所。一九四三年,創漢壽王港、馬家? 、郴縣塘下洞祈禱所。一九四四年,創漢壽夏窯祈禱所及桃源三陽巷祈禱所。一九四五年一月創郴縣湯溪沖祈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