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賑災

總部的工作之一,是發動互相救濟。當一位信徒遭難可以由一個地方幫補,此會受困也可以由彼會資助,若是一個省遇災就不是一或兩個省所能救濟的了,必須發動大規模的救濟力量,才能稍稍有補於事。教會成員的互相幫助、救濟,這是真耶穌教會的一大特點。這對於教會中的貧苦百姓,特別是出現災情的時候,無疑是有很大作用的。
一九三一年,江蘇、安徽、湖南、湖北四省發生水災。
針對各地匯報的情況,總部提交第六十一次審議會討論,議決於一九三一年八月十七日,發函中外各個真會,號召“各地本會籌集施濟之款,於最短期間內寄來總部,以便轉送各地按災情之輕重施賑”。文曰:“此次國內洪水泛濫,災區遍及一十六省,而各國亦感景氣不佳,經濟恐慌,無國蔑有此種狀況,均可明證我主耶穌之快來。盼望各地長執靈胞,在此危險之日,當儆醒祈禱,敬虔端正度日,堅守聖經所賜合而為一之心,為真道作善戰,持定永生,以待主來……。”面對災禍,“儆醒祈禱,敬虔度日”,“為真道作善戰”,做善事,靜候“主來”,企盼經過審判而進入天國。教會釆取的賑災互救,對於渡過人世間的災難,卻是有很大的貢獻和作用的。
這一年蘇皖湘鄂的水災,從各地報告的情況看,是相當嚴重的。湖南支部報告“去年疊罹兵災,今歲又加水患”,“南縣、湘陰、沅江、澧縣、益陽、常德、漢壽各縣,浩浩數百里,渺無涯矣。”澧縣“數百家遭沉淪,數十堤被沖潰”;常德自七月廿五日至廿八日,“騰漲一丈四尺”;黔陽安江“未及兩個鐘頭,全市均被淹沒”;湘陰“臨資口堤已被水沖潰,收成全無希望”;“南縣一帶所有堤防,均被沖倒”;“班嘴三仙湖水高過堤二尺有余”;益陽洪水“陡漲數丈”。安徽省,“烏衣鎮街心,水深五尺許”。湖北漢口“始自七月半,陰雨連綿,江水日漸增多。至廿七八日,水漲五十余尺,全市已浸沒於水中。”江蘇鹽城報告“江北一帶自高郵、邵伯連決堆口十余處,則下河,如興化、泰州、東台、鹽城及阜寧,盡成澤國……災黎滿地,哀鴻遍野”;阜寧報告“江北一帶,所遭水災不下武漢,因運堤被河水激沖,釀成絕大崩,一天之內,潰堤十八處。決口總計達四五百丈,致淮安、寶應、高郵、邵伯、江都、泰州、東台、興化、鹽城、阜寧等縣均遭水災。首當其沖之邵伯全鎮,廬墓毀滅,人畜漂溺,哭聲震天。據救災委員會調查,邵伯至高郵運糧河堤上所住居民,共溺死七千余人。堤東一片汪洋,各縣均有七八尺,平地高者亦有四五尺水深……。”
各地真會在總會的推動下,紛紛獻款賑災,台灣、廣東、湖南、福建漳州石碼、莆田、漁溪、江蘇南京、常熟、哈爾濱、江西南昌、南洋怡保、山打根、美國檀香山……都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第二年,一九三二年,八月,哈爾濱又突遭大水,“全市浸入水中,本會會堂水深三四尺”。總部又再一次推動各地真會發動賑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