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九次理監事會

在總會發出為閩、台兩省救災的通函之后的第二天,十一月十五日,在上海極司非而路四十三號(梵王渡路,今萬航渡路)召開了第九次理監事會。到二十二日會議結束。這次理監事會議,就是以前的代議員會議,會議記錄全部載於《卅年專刊》。
出席的人員有:
理事:蔣約翰、張撒迦、吳約翰、魏以撒
干事:姚荐楠、郭子民、董玉林
監事:河南省支會吳賢真
福建省支會郭美徒
湖北省支會李正誠
甘肅省支會廉奇星
陝西省支會鄧育英代
江蘇省支會史提多。
特別參議有:李子敏、林路加、蔡尉文。
這次會議,實際上是經過八年離亂之后真耶穌教會總會暨各地支會負責人,也就是真耶穌教會主要領導干部的第一次會議。是八年離亂之后各地現狀的總結匯報大會,又是第二年,三十周年紀念、十一大的預備會議。因而第九次理監事會是對於真耶穌教會來說是一次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會議。
首先在十五日的上午十時,公推魏以撒致開幕詞。
其大意謂自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第八次代議員會到現在已經遠隔八年,“會眾都在大戰爭大飢餓當中的崗位上過來,實在應當獻上至敬的崇謝。”
又說明這一次理監事會是繼承第八次代議員會而來的。名目雖然不同,性質與職權是相同的。
關於缺席監事情況是:台灣黃以利沙、林悟真因颶風過境,損失很大,為節約靈胞的負擔而未來;湖南周安得烈因建筑新會堂手續未了,亦缺席。但寄來了提案,并表示對此屆議案一概服從。廣東梁耀基也因“聖工攔阻不克出席”。此外只有河北、山西兩省因交通不便,缺席。
然后公選魏以撒為大會議長,記錄為董玉林。
大會主要內容,首先是總會五系及各省監事報告情況。
會務系魏以撒長老報告教會概況為:教會約有一千處左右,受洗信徒約十萬余人。
總務系蔣約翰執事報告收入三十九萬余元,支出五十九萬余元。
報務系張撒迦執事報告報社在困苦中繼續發刊。
郭美徒代表學務系郭多馬長老報告概況,在福建訓練“工人”百余人。
秘書系董玉林執事報告總會內遷之后的文件,共收七六七件,發六四五件。
吳賢真執事報告河南有教會一零五處,健全的有七十八處,信徒有二萬多人。
郭美徒監事報告福建的情況:全閩共分莆田、福清、漳廈、福州四區,共有會所一二八處,信徒七千余人。人民困苦,教會工作很受影響。莆田區已於一九四零年由祁志忠等人另組“莆中辦事處”實行了分裂。見前述第七編第二章第十五節。
蔡尉文代替史(提多?)監事報告江蘇共有會所五十處,信徒五千人左右,專任傳道有十余人。
郭子民主任報告四川現有會所十九處,兩年來受洗者有千余人,專任傳道有十余人。
李正誠報告湖北狀況,復員后租房成立支會,鄂西有十一處,簰洲一帶二處,武漢有十四處,云夢十一處教會,祈禱所未計。
廉奇星監事報告甘肅情況,因成立最晚,只蘭州、平涼、靖遠、天水等處。
鄧育英帶來陝西的報告,八年來已經成立十五處教會,專任傳道有三人。一切都在改進當中。
總計應該有二五四處教會。當然,這個統計并不全面,因為還有很多地方都沒有統計到。
第九次理監事會議的決議案:
1、定於一九四七年召開第十一屆全體代表大會;從三月一日起,開會兩安息;會址定在南京。
2、總會會址設在“國府所在地”,即南京。
3、立即籌措捐款以建筑總會辦公處所。
4、應當發行本會三十周年紀念刊,由總會全權處理。
5、聯合修函向郭多馬長老致慰問,待總會略具規模時,請郭長老來京主持。
6、調整總會組織以增強工作效率。
a.追認吳約翰為總會常務理事。
b.追認總會在渝各系之組織及各系主任。
c.新舊組織在實際上合并於五系,由總會各常理兼理之。
7、成立修改會章細則起草委員會,進行修改工作,設十七人委員會。
8、發行兩種刊物:《聖靈報》對內,《真耶穌教會報》對外;分別在滬渝兩地發行;由張撒迦理事、郭子民主任主持。
9、各地本會出版的刊物以不違背本會教義,并登載本省消息見證為范圍。
10、對國外傳道決議:
a.徵求本會精通外文、信道多年、明瞭本會教義者,稍加訓練派赴美國“開發新工”;
b.組織馬來西亞支會,加強南洋工作,作為向英國發展的前進基地;
c.派員到日本各本會慰問、視察教務,加強聯系;
d.向美國支加哥及印度靈胞通訊聯絡;
e.以上工作統由總會推動執行。
11、關於預算:
a.通過預算,至大會為止,共計一千六百萬元(大大超過了二月份的預算);
b.籌措辦法:各處支會、分會及祈禱所,除建筑、救濟兩捐外,其他各項捐款均應交納十分之一於總會。
12、健全教會的組織機搆:
a.總部、支部改為總會、支會;
b.舉行分會、祈禱所、長執、傳道總登記,分別發給許可證、服務證及傳道證;
c.各級本會應依法向社會處、科備案。
13、贊美詩應增訂統一付印。
14、由郭多馬長老擬定本會專心獻身工作人員之獎進、訓練、工作待遇、撫卹、退休等草案,交十一屆大會審定。
15、應籌設救濟機搆。
16、在行文中於必要時,上對下可用令,下對上可用呈。其署名可按組織法之名義行之。平時口頭之稱呼,應稱為長老、執事、弟兄、姊妹。
17、關於財務:
a.可以向外募捐,興辦建設性事業;
b.倡導純十分之一捐;
c.發動感恩捐;
d.財務絕對公開,厲行預算及決算,并釆取會計制度,管理各項帳目。
18、定於每月第一安息日上下午舉行祈求靈力禱告會,并應將祈禱確實效果逐級報告總會。
19、登載《聖靈報》的內容,精選有合本會之真理稿件才可登載,不可浪費紙面。交總常理辦理之。
20、凡要召集會議之時應將提案明示。
21、教義、教理問題重大,應成立研究會員會專司其事,其人選由總會遴選之;總會常理為常務委員,經票選魏、郭兩長老為主任委員。
22、每個支會參加全大之代表名額及質素:
A.名額:每支會以兩名為基數,有分會五十處者得增推代表一人,一百處者得增推二名,依此類推。
B.質素:
a.確受靈洗品行端正者;
b.道理純正熟練,常識丰富者;
c.盡量推舉在本會年資較深者;
d.心性和平,態度大方者。
23、關於純十分之一意義:因今日已有國家之組織,人民有繳納捐稅之義務,人民收益中之一部已被國家徵用。故經多次考慮后,決定自農產收獲、畜牧孳生、經商利得及服務薪酬中抽取二十分之一,交教會作為向神之奉獻,名為純什分之一捐。
第九次理監事會,關於教義的討論,有:
1、受洗者之標准:認罪、悔改、信經;
2、施洗方式:應效法主在十架上之狀;
3、受洗后寶血之關系;永不失效;
4、兒童可否受洗:父母歸主者方可施洗;
5、靈洗以說靈言為標准;
6、洗腳方法:受洗后由主要負責人在會內洗腳;彼此得罪應彼此洗腳;臨終時請教牧洗腳,以求終赦;
7、祈禱方式:遇必要時,聚會第一次祈禱可以站立,或由一人用明言代禱。但第二次必須用靈禱;
8、抹油按手:分別為一人、為多人、一手雙手、左右手,及按手按患處之分別;
9、調整本會聖職制度,留大會解決;
10、聚會方式:可分為查經會、歌頌會、禱告會、靈交會、證道會、讀經會,以丰富聚會之內容。
十一月二十二日下午三時攝影閉幕。
這次理監事會議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
它總結了八年抗戰之后真耶穌教會在全國各地的狀況,也發現了總會機關組織機搆在八年抗戰中不僅未能削弱,反而更加健全、壯大。特別是總部五系的健全。在抗戰期間,總部遷渝時,已有聖學系、秘書系、聖計系、聖職系、聖款系、聖事系六系。而第九次理監事會上正式出現的五系為:會務、總務、報務、學務、秘書。從兩處記載推測,總部各系機搆及其名稱的改革當從實際工作需要出現的,而且是總部自行作的分工和設置,然后出現在第十屆職員略曆表上,以及第九次理監事會上。并非由代議員會議或代表大會的決議而產生的。在第九次理監事會議上只是追認常務理事、各系組織及各系主任,并確定將總部遷渝時的六系和五系的工作完全合并。由此推測總部五系的建立時間應為總部遷渝期間,地點當然在重慶。
另外,“總部”自遷渝以后改為“總會”,未通過代表大會,也未通過代議員會議定,看來也是總部的几個負責人自行商定的。第九次理監事會議確定“總部支部改為總會支會”,是重新認定,合法化。而總負責是魏以撒。
而關於教義的討論,南北雙方的力量之對比,此消彼長已經清晰可見。
首先要回憶一下合一之后關於教義討論之后的決議內容,這很有必要。一九三七年,第十次代表大會關於教義的決議是:
“?統一聖餐舉行案:
議決 本會聖晚餐之無酵餅及葡萄汁,乃主耶穌之血與肉,應舉行之以紀念主死。每年於耶穌受難之日舉行全體紀念一次。并得於施洗后,或開靈恩會以及其他特別聚會時舉行之。但應省察領受,以聯屬於主之生命為要。通過。
?統一洗腳禮案:
議決 照本會細則所規定辦理。通過。
?解決蒙頭問題案:
議決 本會信徒於祈禱或講道時,男人必須脫帽,女人不必脫帽。通過。”
如果將這個決議同一九三二年第七次全體大會(后改稱為八大)關於教義的決議相對比,可以看到南方的代表們對於北方代表的“頑強爭論”作出了相當的讓步,但并未放棄自己最初所接受的真道。已如前述。一九三四的八大(后改稱為九大)則未討論教義。
而這次理監事會關於教義的決議,值得注意的是:
“受洗者之標准:認罪、悔改、信經”是第一次出現的。施洗要效法“主在十架上之狀”也是第一次出現的。洗腳禮的臨終洗腳“以求終赦”,則是仍然堅持北方代表的意見。抹油按手的方式及聚會方式也是第一次出現在總部的決議中的。
這些變化,很可能與魏以撒有關。而第九次理監事會之所以能得出上述決議,又和出席會議的代表多為受魏以撒影響者有關。從記載名單中可以肯定的有:河南吳賢真、甘肅廉奇星、陝西鄧育英。福建郭美徒則肯定同郭多馬一樣。而江蘇史提多態度不詳。湖北李正誠此時是什么態度也不詳;據筆者所知,后來李正誠對魏以撒是有很大意見的,但始於何時以及具體內容都不詳。
由上可知,由於抗日戰爭的契機,魏以撒在總部職事人員當中的影響力,以及在教義方面,都使北方的人馬和意見占了上風。
這次理監事會的重要性,還在於設立會章細則修改委員會,以及有關教義的討論,為十一次全體代表大會的召開,准備并奠定了基礎。
至於其他方面為十一大的召開做的准備就不必細說了。
總之,這次理監事會是對八年抗戰中真耶穌教會的總結,同時也是為十一次全大的召開做的准備,也是總部中南北力量此消彼長的關鍵之一。
它給人的總印象是,八年抗戰,真耶穌教會雖然在一些地區遭到了摧殘、損失,但卻在戰火中更形發展。戰爭災難,無疑是信徒增加的溫床。其教會組織機搆更為壯大、完善、成熟,蒸蒸日上。
但是,抗日民族戰爭是結束了,而真耶穌教會內部教義的分歧,又要重開戰端。開始了新一輪的壯大發展而又進一步分裂的歷史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