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根據各處記載分述湖南各地真會發展的概況。當然,這仍然要以能找到的資料為前提。現綜合各處記載敘述於下。
長沙。在這個階段中關於長沙几乎沒有什么涉及全局性的記載,看不到長沙真會的全貌。
長沙縣政府在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八月重新為真會備案,“准予再行通飭,照案保護,各在案”。這是因為在民國十九年(一九三零)七月時,省會長沙“慘遭變故,省縣檔案多被焚毀,本會原案付炬難稽”。所以在第二年的八月,湖南支部請求重新立案給予保護。
長沙:一九三二年間,本城有三處真會:東門外、潮宗街及南門外。東門外真會,於一九三一年九月改造會堂,建造了八個門面。二月并開靈恩會三天。潮宗街真會,似為長沙城內三會之中心,受洗時是三處都在潮宗街,安息日聚會也一并在此,平日潮宗街聚會有三百人左右,安息日則有六百余人。自一九三一年二月至一九三二年六月止,三處受洗共二百九十六人,受聖靈者過半;其中多系“外邦人因病得治歸主”。南門外有信徒一百余人,一九三七年四月買得堂業一所,經修茸,五月十八日獻堂。
一九三三年,東門真會於一月廿九日至卅一日開靈恩會三天,南門於二月一日起、潮宗街於二月五日起,亦分別開靈恩會三天。據稱“蒙神祝福,已收圓滿效果”云云。
長沙河西望坡祈禱所於七月十九日起,開靈恩會四天。這當為長沙城外之祈禱所。南門真會於十月二十二日開職務會議,又開靈恩布道大會六天。
又據長沙城內三處真會代表於一九三四年在八次臨大(后改稱為九大)上的報告可知,長沙城內三處真會又進一步加強了統一行動。每晚各自聚會,安息日則統一在潮宗街,人數已達七八百人之多。春季靈恩會各開一次,在潮宗街則開全湘靈恩大會一次。受洗則都在潮宗街。自一九三三年五月大會之后,到一九三四年五月,計受洗二百五十二名,在靈恩會受聖靈者九十一人,治愈疾病者八十九人。三處又聯合成立職務會,凡有興革事宜,三處職務人集中於潮宗街開會討論。三處教務,凡治理與財政均歸統一。
一九三四年,長沙城內除三處教會外,還有祈禱所一處。城外河西有教會一處,祈禱所兩處。
當年,長沙楊季?購買會堂。
一九三四年,長沙東門外真會,因政府要擴建馬路,教會有兩處在指定拆讓之中。遂將原會堂全行拆除改造,樓上為會所,可容五百人。一九三五年九月十七日起,開新堂獻主靈恩會四天。
十月,長沙石塘鋪祈禱所開靈恩會三天,會前布道兩天。
益陽:益陽真會建立於民國八年(一九一九)。一九三一年建筑了會堂,可坐四五百人。到一九三二年第七次臨大(后改稱八大)時,信徒有二百七十六人,會務負責人鄒尼迦。每晚聚會六十余人,安息日聚會三百余人。新建會堂可以坐六百余人。益陽縣又有小河口、筆架山、湯家屯、賀家侖四處真會,及大橋鎮、徐家洲、西流灣、黃滕樹四處祈禱所。
十月十一日至十五日召開第二次全縣大會(第一次在一九三一年)。出席代表十一人,但到會信徒三百人。湘支部周安得烈執事及廖西拉傳道到會幫助。
一九三三年大橋鎮升格為教會。九月十九日,又召開全縣代表大會及靈恩會四天,又增信徒卅九人。
一九三四年,據《聖靈報》所載,又新增段子堤、寧縣曾家?、談公塘、黃酋侖、軟橋、黃蘇后六個祈禱所。
民國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十一月廿九日,益陽真會自辦了第一期神學講習會,學員二十九人,為期三個月,教授為湖南支部的周安得烈(與湖南支部第三期神學講習會十一月廿日開學基本同步,所以支部神學會周安得烈未能參加)。科目有開創、建設、栽培、牧養等科。關於這一期神學講習會所知資料甚少,只有如上一些。
此外,《聖靈報》七卷四至七期又刊載民國十九年(一九三零)十一月有壹七十三歲之吉氏女,頭痛瘋急性發作,由曹道全祈禱而愈。
郴縣。真會在郴縣的傳道,主要是因為在哈爾濱接受真會之后返回故里的黃李俠女執事。據其女黃華清的記載,民國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回到郴縣。“鑒於當地缺乏真耶穌教會乃許願開辦。節衣縮食,倍受艱辛。開始僅一二親友聽道,后教友漸增。每逢教友有疾,即流行甚速之霍亂,吾母必親往禱告或接至會堂禱告,不畏傳染。遇有癲瘋精神病,亦接來會禱告,不懼麻煩。每日熱心祈禱,長住教會,雖子女接歸奉養,伊不願回,深恐不能兼顧教會,不能安心祈禱。更奔走四方募款興建會堂。初為本縣長老會等所誤解,群起反抗新教之設立。經吾母多方解釋,卒不為動。不得已,訴之法院。經法院判決准予設立。越年會堂落成,吾母躬主其事。風聲所播,遐邇景從,信徒日愈增多。”真會郴縣分會作見證時還說為傳道建堂“竟至欠債累累,亦無怨言。”后因操勞過度,於一九四三年冬去世,享年七十四歲,“歿時全會為之哀哭,至死不肯離開聖殿。”
《卅年專刊》刊有署名為神光所撰《郴縣分會簡史》一文,簡略太甚,與上述情況多不能互相印證。其文稱“郴縣本會成立於民國廿五年(一九三六)。先是女信徒黃李俠蒙恩於哈爾濱,并已立執(職?)回郴縣宣傳真理。醫病趕鬼,大有權能,信者日眾。陳天民、酆榮光等先后來郴牧養中,經陳耶利米一再搗亂,几至停辦,幸主恩浩蕩,一(?疑衍)得勝仇敵,重建教會。”文中稱郴縣本會建立於一九三六年,或許是黃李俠建成會堂之時?與黃華清的記載如何印證且統一,實有困難。
澧縣。前面述及一九二七年春,農民協會大起“致阻教會達三月”之久。之后,教會移至玉林街一帶,“計租三處,共曆時十七載,信者增至百廿余人,靈工初伏而終起”。這一階段(十七年)中沒有記載別的什么具體情況,只記載了到此的傳道人物及?件神跡奇事,直到一九四四年。“此一階段所經傳道有曾執事聖輝、何使者行光、梁執事得全、韋執事雅各、曾執事恩膏、彭使者彼得、朱使者自得、田執事受膏、趙使者嘉訓、汪使者拉撒路、蔣使者榮光、王使者秩成、張使者鴻志、楊使者玉林、劉使者種玉(仲玉?)、周使者路加、季使者天覺等。以上所經傳道均稱艱苦,過程惟以韋執事雅各、楊使者玉林生活尤為痛苦。簡直是冬無御寒之衣,飢無充腹之糧。欣樂神恩丰富,權能大張,如高呂底亞(中年婦)患腹飽症達十四五年之譜,蒙恩后即旬余日之久,消飽告痊。又田玉真(少女)生來背駝,能伸如恆,僅三安息內將腰伸直,視為常人。又易繼恩(中年婦女)患血漏症十余年,經中西醫藥施之罔效,得道后即被聖靈充滿,隨止告愈。”
十七年的發展,只一筆帶過,欲知其詳,已不可得。
澧縣津市。據一九四七年六月三日崔恆一撰《澧縣津市分會歷史》(見《卅年專刊》)所言,一九三二年夏,田受膏引導崔恆一夫婦同時“歸主”。“主乃藉?異象及種種特恩,大大感動恆一之婦趙多加(證《聖靈報》八卷一期)。是年臘月,崔乃建議買地建堂,成立主的根基。靈眾莫不歡欣鼓舞,罄囊相助,遂邀主恩成全。於此年(?應為一九三三年)四月十四日新堂告成,召集大會行獻堂之禮,并惇請向保全執事蒞臨指導。全體男女會眾計七百余人。聖靈親自作工,聲音如雷,同時顯見異象,為外邦人所目睹旁觀。被聖靈激動不覺自行跪下者男女卅余人,誠極一時之盛也。主恩大哉,亦奇矣哉。自此曾、劉、田、崔同心協力更謀教會向外發展。組設九澧聯席會,公推田受膏為主任。十余年來先后成立教會者十有五處:臨澧張家河、佘家台、相子台、沔泗窪、焦圻、安鄉、魚口、羨口、石門、青魚腦、仙陽坪、新安、涼水井、增家灘及本市關廟街祈禱所。廿四年(一九三五)五月,崔恆一始立為執事,被選為支會財務負責。出席上海總會第六屆、第八次臨時全體代表大會。是年(?)曾聖輝離世,教會經一次改組,公舉崔恆一、田受濟(?膏)、劉多馬、劉迦得、蘇醒復為負責。”
文中謂十余年來先后成立教會十有五處云云者,當然也就包括了抗日戰爭時期在內,但又未言明各處建會之具體時間,只得姑附於此。其中有可考時間者,如增家灘之類,待屆時再行敘述。
從現在能找到的《聖靈報》所載,可知者如下:一九三二年,津市真會負責人為曾聖輝執事。有信徒一百八十六人,當年三月又有受洗者五十三人,每晚聚會一百十余人,安息日聚會二百二十余人。
《卅年專刊》提到的“佘”家台,《聖靈報》作“余”家台,在一九三四年十次全湘大會批准設立教會。
澧縣所屬焦圻布道所於民國二十四年(一九三五)二月十日起布道三天,十四號起開靈恩會四天。安息日受水洗男女三十三人。推選了負責人。擬在九澧各真會靈恩會之后再開靈恩會,正式成立祈禱所。則焦圻祈禱所最早建於一九三五年。據載“神在焦圻大施憐憫,醫治各種雜症,筆難罄書……。”
當年秋,九澧各真會及祈禱所,各開靈恩會三天。張家河、臨澧、余家台教會,津市關廟街祈禱所、津市教會均有多人受洗。
涼水井。是從民國二十三年(一九三四)經“彭愛友真(據下文,友字疑衍,應為彭愛真)配合鄭安民、蔣歸真等宣布真道福音。果然神召選十余人齊集在愛真家,成立祈禱所。并函達臨澧教會請求派傳道牧養。經薛恆心等推選仲玉使者每逢安息四日講道,不過數月。劉仲玉前往柏校之開荒時,葉恆心經支部向保全執事選為臨澧教會會務,誰料全體反對。逼迫已極,忍無可忍,痛苦萬狀,又兼涼水本會安息,至廿七年(一九三八)恆心壽終,劉萬全接替牧養。”
《卅年專刊·涼水井教會歷史》一文作者為誰不詳。文中末尾語意不完全,不可解。向保全選葉恆心為教會會務也許違背了民主原則,而“逼迫已極,忍無可忍,痛苦萬狀”指何而言不詳;至於“又兼涼水本會安息”一語則更是不知所云了。
臨澧
《卅年專刊》“臨澧真耶穌教會史”說,臨澧真耶穌教會的起源是由津市真會的“女靈胞”楊馬大、江腓比兩人忍苦而勞、四鄉奔走的結果。“蒙主開恩祝福,感動多人。民國廿一年(一九三二)五月發函到津市聯會,請求派人指示各節”。聯會得信后由職務會中差派彭彼得前來工作。當時在熱心接待、極力贊助的裴彼得住宅,建為臨時禱告之所。“此時羨慕靈恩繼續而來者絡繹不絕,求聖靈得醫治有效者亦復不少。靈工澎漲,日甚一日。彭使者即函告聯會,請加派數人舉行施洗牧養。時有何使者行光自願前來觀察工作,同來者有朱自德。即於五月廿一日成立祈禱所,并存案縣政府請求出示保護。男女受洗者有四十余人,得聖靈者男女三十余人,每晚聚會有四十余人。神之大愛已達極點。甫半月,津會催何使者返津,繼續牧養者系劉迦得執事。本會靈胞與何使者分別之時,勢不忍舍,痛苦失教。何既立(離?)后,靈工稍小,聚會人數步步減少,會中時常發生損擾,靈胞間有驕傲。劉執事心傷迫切,禁食祈求,願神開恩,感動眾人,收美好效果。劉住臨會將及一月,津會派田受膏接替。受膏見會址不良,團結不力,與劉磋商召開會議,議決另租房屋。多方聯結,喚醒靈胞,雖艱難困苦,兒女病患,概不顧理,專以神工為急務。被聖靈感動,日漸進步。又蒙神成全於九月中旬租佃張宅。函請支部轉總部核准立案。教會進步,稍有可觀。受膏住臨會一月,津會函催返津赴湘支部代表大會。此時津會無人差派,臨會羊群如嬰孩失掉乳母。幸喜神顯奇恩,感動蔣安得烈到津,要求派人牧養。只得磋商曾聖輝執事前來整理教會,牧養羊群,雖千辛萬苦一所不辭。不過月余,已達到完善目的,足稱美觀。經職務會議定本年十月十日開成立靈恩大會三天,并亟請支部派人幫助。已蒙支部派曾恩膏使者同向保全執事來指導一切。蒙主祝福靈恩大降,此次受水洗者男女有十三人,受聖靈者男女十二。貢獻樂捐光洋拾貳元。俟晚聚會后,由向執事發明開整理會議,舉彭到光、蔣安得烈、葉得恩、裴彼得四人為本會負責人。凡屬會內一切職務分別負擔,各盡其能,各守其職。同時又選曾執事為負責人,兼牧養教導之職。我等同人均踴躍歡呼,一心一意,崇拜真神,期必達到救世救人救己之目的,同走永生道路而后止。爰執筆記載,作日后紀念不忘云。”
以上雖然題為“臨澧真耶穌教會史”,實則僅止一九三二年一年之盛況而已。
臨澧教會,據《聖靈報》記載,是在一九三三年第四次代議員會上正式批准設立的。四月五日,唐靈光、蔡必得來此助開靈恩大會。一九三四年,臨澧上勝街新建會堂落成。
關於臨澧,在這個階段中再能找到的稍為詳細一點的資料,是關於葉得恩的記載。他死於一九三六年,《卅年專刊》為其撰一小傳。
葉得恩,原名德謙。在民國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六月初九“蒙主戒除嗜好,精神強健,命聖名得恩”。當時教會尚未立牢根基,東遷西移。與梁得全執事商量購買地基“建筑聖殿”。當時經濟困難,沒有錢,“很受外界之逼迫”,但決心不退。終於在民國二十四年(一九三五)“聖殿告成,種種神跡奇事,莫不歡喜快樂,人數加添”。當年葉得恩被選為教會負責,代表臨澧教會出席九聯大會。民國二十五年(一九三六)春,出席湖南支部(大會)。回鄉以后,偶得病。扶杖到教會把經手賬目一一交代清楚。“五月,靈魂歸主,凡本會靈胞均含淚致哀,開會追悼,電告津會,派員協助。九聯派員代表致祭。於發喪時男女靈胞二百余人,沿街詩頌,贊美真神。生前為主勞苦,歸主之日主仍藉他得榮耀。各靈胞因主賜榮耀,加添信心,僅將其一生為主作工留作紀念,以志不忘,榮耀歸真神,阿們!”
有關臨澧者還有一條記載,《卅年專刊》神跡奇事的記載中記“湖南楊愛全”“雜病全釋”,只知為“湖南”而不知湖南何地。但文中記楊愛全因葉得恩而“得福音”,葉得恩除臨時參加湖南支部大會外,一直在臨澧,故知楊愛全之事亦臨澧教會事。楊愛全“因雜病纏身多年,痛苦難堪,醫藥罔效,吃齋念佛,也是無益。民國二十二年(一九三三)葉得恩宣傳真道,醫病趕鬼,甚有奇效。我聽了信了,病就痊愈了。二十三年春季靈恩大會,受水靈二洗,自此為主工作,建筑聖殿。二十八年,負財務責任。願盡力榮耀真神,阿們!”
綜合葉得恩、楊愛全的記載可知民國“二十三年(一九三四)春季”,臨澧曾召開靈恩大會。二十四年(一九三五)“聖殿告成”;二十五年(一九三六)葉得恩去世;二十八年(一九三九)楊愛全負責臨澧分會之財務。可補臨澧真會發展史之不足。
南縣三仙湖區會。據《卅年專刊》“湖南南縣三山湖區會經曆”(三‘山’誤,當為三‘仙’湖)一文,民國十九年(一九三零)春二月,“主藉郭文茂、周興盛、金學義等開辦祈禱所”,設在郭文茂的家中。“蒙神大施洪恩,引導得救的子民,日漸增多。八月,置買茅房三間作‘聖會之處’。靈工頗大,感動全體熱心愛主。二十二年(一九三三)改造會堂。主親自作工,不日新堂告成。真教會在九年當中,主恩浩大,神跡奇事不記其數。”不料三十一年(一九四二)十月十七日,仙市遭大火災,教會同被影響,焚毀一空。欲建會堂,怎奈基地原是疏河局的,該局有令掘堤,故此設法另買基地一塊,計二十余方,合價谷六十石正,繼續興工建筑。一九四三年正月告竣。這一年四月,日軍侵犯三仙。
三仙湖真會初建的几個人均僅見於此,別無記載。一九三六年,湖南支部第三期神學講習會結業后,曾派高求道“回南縣三仙湖幫助教會。”文云清回南縣幫助教會,不知是否到過三仙。
南縣班嘴教會。班嘴教會無專門記載,綜合各處所見,一九二四年,譚配得曾到此巡視教會。一九三一年,沅江草尾真會是班嘴的張瑞全、楊成功來此傳道的結果。文云清在一九三六年參加湖南支部第三期神學講習會之后,也曾到班嘴傳過道。
南縣真會,據《聖靈報》五卷五期記載,南縣有一十八歲女性段二英,兩眼瞎半年之久,“蒙恩治愈”。九卷五期又記,一九三四年陰曆三月七日起,開靈恩會三天。組織了布道隊,印傳單一千份。向保全曾到此指導。領洗者四十八人,得聖靈者二十九人。
南縣柴碼頭,於一九三三年建立了教會。
一九三四年,第五次代議員會批准南縣柴碼頭、三仙湖、班嘴教會各立執事一人。當年柴碼頭因會堂狹小重建新堂。
沅江草尾。《卅年專刊》“沅江草尾教會史”說,在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春,由南縣班嘴真會的張瑞全、楊成功來此布道。先在厚安垸址。當時有老會信徒曹篤信接受,遂在他家中聚會。几個月之間“靈工大展,神跡奇事,彰顯異能,信者日益增多”。惹起地方上當事人的反對,種種威脅,受盡許多艱難困苦。但曹篤信等更加勇敢,移到草尾街上買了一棟民房。省支會派曾恩膏執事“前來牧養”,又繼續建造會堂。二十一年(一九三二),曹篤信立為執事,教會開始逐漸地向外發展,開辦了湘陰、南大膳、陽羅洲、塞坡嘴等教會。
到一九三三年,已開第五次靈恩會,支部還派曾恩膏來幫助。一九三四年二月二十八日,又開靈恩會,水洗二十一人,靈洗十八人,加恩賜者七八十人,領聖餐者百零七人,醫病十八人。“有一龔姓女子被鬼附?,每天死二三次,念余日未進粒米……只得用轎抬至本會。經同靈代為切禱,歸家即食飯兩碗,立刻痊愈。”
此外,在這個階段當中,涉及湖南的記載還有,《聖靈報》七卷九期、十期記,一九三一年的七月,常德一小男孩瞿德紅,自屋頂跌下,卻安然無恙。《聖靈報》五卷七期記,一九三零年發生在雷市的四件奇事:一為何得恩,筋骨疼痛十余年,經其外甥禱告而愈;二為五十八歲女王李氏,心氣痛病五十年,經常頭痛,受洗后病失;三為四十歲一男,王秋初,腰痛淋病十七年,“蒙恩”痛不再發;四為三十五歲男,王季初,哮喘三十五年,又患瘧疾,“蒙恩”斷根。《聖靈報》七卷四期至七期載,安化六十歲女劉芝蘭,乳廱三年,潰爛,亦“蒙恩”而愈。《聖靈報》八卷四期載,芷江楊有炳之妻,死而復活。
以上涉及常德、雷市、安化、芷江四處。
常德,沒有找到有關的專門介紹。但知一九二六年八月,三次全大(后改稱四大)時,已有常德真會代表朱壽堂,及一九三六年湖南支部第三期神學講習班結業后,常行全派往常德縣會牧養;前面提到過的文云清也是常德的。《聖靈報》八卷十期載,四十三歲之朱氏女,目疾嚴重,經唐恩慈禱,完全復明。又知常德自一九三三年到一九四零年間,在官堰頭、石板灘、長嶺崗、興隆橋、新橋、馮家橋、南站、十美堂、陳家嘴、卅里鋪建立了十個祈禱所。
常德真會只知一九三四年三月曾開靈恩會。長嶺崗新設教會一處。一九三五年開秋季靈恩會。
關於雷市,只知一九三二年,湖南支部第一次神學講習會之后,派劉羅得到衡山和雷市牧養。《聖靈報》七卷九、十期又載,一九三二年,壹五十歲之劉老媽筋骨疼痛三十余年,不能行走,經唐恩慈禱告后,行動如常。至於有無真會機搆,不詳。
關於安化。一九三二年,湖南支部第一期神學講習會之后,申榮光派往安化東坪、汪馬利亞到“安化各處”牧養;安化應該有真會機搆,且不只一處。一九三三年,有關於安化思賢溪三月開靈恩會的記載。一九三四年安化小淹建成教會。一九三六第三期神學會后,朱自得又派往安化真會牧養。李道成回安化治理滔溪教會。《聖靈報》七卷十一期、(十)二期載,一九三二年,一男黃是榮,黃腫病七八年,居不安、食不胖、睡不成眠,“蒙恩”而健康如常人。《聖靈報》十七卷一期載一九四零年一男覃福亭二十五歲,腳腫一年,經朱來章禱而愈。
芷江真會,一九三二年立職孫腓力等四位執事。一九三三年十月開靈恩會,受聖靈十一人,受水洗男女七人。似乎不是很昌盛。一九三五年十月,又開靈恩會三天,每日聚會也只六十余人。關於神跡奇事,《聖靈報》八卷四期記一九三二年芷江原灣一女陳桂恩氣閉,“蒙恩”死而復活;二十卷第三期記一九三三年三月一男唐士儒,流鼻血,“蒙恩”而愈。芷江有分會,由李天恩等於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二月創建。地址在中心鎮環城路西段。一九三七到一九四零年,芷江在羅平鄉狗拉岩、六令鄉土橋、便水鄉深江坪建三處祈禱所。
此外,還能找到記載的有:
桃源真會:一九三二年七大承認正式建立。一九三三年十月靈恩大會四天,受水洗只五人,受聖靈者只有三人。一九三七年黃甲鋪祈禱所到漆家河開辦教會,也創辦了祈禱所。
岳陽,一九三四年建棚廠街教會。寧鄉,一九三五年,由於支部靈恩布道隊的工作,建立了教會。華容沙口,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建立祈禱所,一九三三年七月成立教會。
湘陰:一九三三年見於記載者,有白馬市教會、南大膳祈禱所、臨泚口教會。一九三四年,又新建西林港祈禱所。東鄉及西鄉都有教會,但縣城教會闕如。一九三零年曾開墾一次,未得效果。一九三四年十二月,支部傳道人曾恩膏與臨泚口各會派傳道人袁光耀前往合作。於二月二十四日開靈恩會三天,會前擴大布道十天。結果水洗三十二人,靈洗二十一人,遂正式建立祈禱所。一九三五年秋季靈恩會,見於記載者有神山坡祈禱所、白馬市、臨泚口教會。
漢壽:一九三一年,羅群羊曾到過漢壽,何時建會不詳。一九三三年建百祿橋祈禱所。一九三四年三月,漢壽真會開靈恩大會,受水洗十六人,受靈洗十八人。廠窖新建祈禱所。
以上為張巴拿巴倒台后湖南省的概況,當然是不全面的。雖然如此,我們仍然可以說,在這個階段中,真會是“靈工大盛”!以相當快的速度在湖南發展。
在這個歷史階段,湖南省新建的分、區會,據《卅年專刊》統計表有:一九三一年四月,李重生等創建長沙南門區會,地址在長沙何家巷十號。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吳腓力創羊季?區會,在長沙東鄉羊季?(井勘上)。一九三六年秋,王聘賢等創金井區會,地點在長沙金井趙家洲金井。一九三四年創西林港區會,地點在益陽八字哨西林港,創始人不詳。一九二六年,徐榮光等創湯家村區會,地點在益陽泉河鄉侍郎橋。一九三六年六月,雷安得烈創邵陽縣分會,地點在邵陽九井灣一巷一號。一九三二年,王惠光創洪江區會,地點在會同洪江假土橋坑。一九三七年,陳天民等創黔陽分會,地點在黔陽中正門外中正路八號。一九三三年,劉諾創新橋區會,地點在衡山岳后新橋。
在這個歷史階段新創的祈禱所為數也不少。一九三七年,創土地塘祈禱所,地點在黔陽安江土地塘。同年,還有東山沖祈禱所,地點在湘鄉街埠頭東山沖。牌頭鋪祈禱所,地點在湘鄉牌頭鋪湯塘灣。楊溪橋祈禱所,地點在桃源楊溪橋。漆家河祈禱所,地點在桃源漆家河。
以上,創始人均不詳。
一九三五年創陬市祈禱所,地點在桃源陬市。一九三三年創官堰頭祈禱所,地點在常德官堰頭。一九三四年所創者有:石板灘祈禱所、長嶺崗祈禱所、興隆橋祈禱所、新橋祈禱所、馮家橋祈禱所。一九三七年所創有陳家嘴祈禱所。以上均在常德,創始人除陳家嘴知為劉西拉而外,其他均不詳。一九三四年,在漢壽又創有廠窯祈禱所,地點在廠窯北街。
《真耶穌教會總部十周年紀念刊》也有一個統計表,應該是在一九三七年統計的。先將其中創建於這個歷史階段的會所與《卅年專刊》統計表不同者列述於下。只對比創建時間,附帶說明當時(一九三七年)的負責人。
教會:
長沙南門區會,作創建於一九二三年,負責人為李重生,則不應創建於這個歷史階段,孰是孰非?不詳。羊季?區會,作“揚”季?區會,負責人吳腓力。金井區會,無。
益陽西林港區會,《十周年紀念專刊》作祈禱所,負責人郭正堂。湯家一村區會,《十周年紀念專刊》有湯家沖教會,地址在益陽泉交鎮湯家沖,負責人劉太山。
邵陽縣分會,同,負責人為雷安得烈;地址不同,在邵陽中西直街。
會同洪江區會:作一九三四年創,不在一九三二年,負責人王惠光。地址作洪江候家菜園。又有會同洪江土橋沖祈禱所,一九三六年建。
黔陽分會,《十周年紀念專刊》作創建於一九二七年,不屬本歷史階段。負責人為段挪亞。地址作安江新大街。
衡山新橋區會,《十周年紀念專刊》作衡山岳后新橋祈禱所,不是教會,一九三三年建,負責人張榮光。
祈禱所:
黔陽安江土地塘祈禱所,《十周年紀念專刊》無。
湘鄉亍埠頭東山沖、牌頭鋪;桃源楊溪橋、漆家河祈禱所,《十周年紀念專刊》均無。
桃源陬市祈禱所,《十周年紀念專刊》作陬市教會,一九三三年創,負責人為羅復生。
常德,官堰頭祈禱所,《十周年紀念專刊》作教會,一九三三年創,負責人趙大衛。長嶺崗祈禱所,亦作教會,一九三四年創立,負責人吳貴恩。興隆橋祈禱所,一九三三年創立,滕彼得負責。石板灘、新橋、馮家橋、陳家嘴祈禱所,《十周年紀念專刊》均無。
漢壽廠窯祈禱所,《十周年紀念專刊》作廠“窖”祈禱所,一九三四年創,負責人葉晉榮。
下面是《卅年專刊》統計表中沒有,而《十周年紀念專刊》上有的:
長沙:北門興漢路教會,《十》作一九三四年建。請參見第三編第五章第八節。
益陽:沙頭河口教會,一九三一年建,負責人蔡信義。大橋鎮教會,一九三二年建,負責人文光明。
澧縣:張家河教會,一九三三年建,負責人張道范。余家台教會,一九三四年建,負責人彭開樹。污(?沔)泗窪教會,一九三六年建。
南縣:柴碼頭教會,一九三二年建,負責人羅馬利亞。中魚口教會,一九三六年建,負責人金學易。
安化:東坪教會,一九三一年建,王證光負責。江南坪教會,一九三一年建,諶頌仁負責。小淹教會,一九三三年,李志成負責。
湘陰白馬市教會,一九三零年建,負責人胡天柱。
南大膳,表中無創建時間,只記負責人李天爵。據前述正文,一九三二年建立祈禱所。可能后又發展為教會。
湘潭古市教會,一九三零年建,胡愛主負責。
醴陵教會,一九三五年建,劉家福負責。
華容教會,一九三六年建,秦綱負責。
沅江草尾教會,一九三一年建,曹篤信負責。
岳陽教會,一九三三年建,傅宗坤負責。(《真耶穌教會聖靈報》第二卷第一期“岳陽分會成立記”文中載,大會主席支會劉秘書說,岳陽分會是由任馬太、胡馬可等所創。)
臨澧教會,一九三二年建,負責人葉得恩。
桃源教會,一九三二年建,許巴撒巴負責。
寧鄉教會,一九三四年建,周文楨負責。
郴縣教會,一九三六年建,黃李俠負責。
祈禱所:
長沙:河西營磐嶺、麓山鎮望城坡、東鄉石塘鋪、河西瀠灣市祈禱所,均建於一九三三年。
益陽:護城鎮段子堤、黃花侖,大橋鎮淡公塘、軟橋祈禱所,均建於一九三三年;桃江鎮舒塘祈禱所,一九三四年建;牛奈港所、克讓沖均建於一九三六年;
澧縣:津市關廟街祈禱所,建於一九三六年。
安化:思賢溪所,建於一九三一年;老屋灣所建於一九三三年;滔溪所建於一九三四年。
湘陰:東港、澇溪橋祈禱所,均建於一九三三年。
湘潭:十總青山橋、郭家灣所均建於一九三三年。
攸縣:陽升觀所,建於一九三三年;八合沖所,建於一九三四年。
醴陵南沖祈禱所,一九三三年建。
衡山北望橋所,建於一九三一年,黃雙橋所建於一九三二年。
華容新河口所,一九三四年建。
芷江園灣所,一九三三年建。
寧鄉曾家坳祈禱所,一九三四年建。曙升灣及月塘灣所,均建於一九三六年。
宜章青蓮第所建於一九三六年。
平江下西街所,一九三六年建。
沅江芷漢羅州衡山石?所,一九三六年建。
岳陽:坳泥坡、鄧家橋所均建於一九三六年。
桃源:黃甲鋪所,一九三六年建。
另有常德局北街、石板灘兩所,均建於一九三六年。醴陵黎家橋祈禱所,一九三六年建。
表中又列有一些祈禱所,沒有創健時間。計有:益陽余家灣、寧鄉曾家坳。澧縣津市焦圻。湘陰縣城。醴陵北沖、姚家壩。芷江便水、頭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