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愛助團

湖北支部還舉辦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搆:“愛助團”。這個“愛助團”於《卅年專刊》記作“愛化團”,誤。《聖靈報》十二卷四~五期,關於十次全大(一九三七年四月)的記載中,湖北支部代表羅大衛報告湖北情況時說明了“愛助團”舉辦原因及辦法:“本支部復鑒於本會貧苦靈胞離世,每有購棺無力,尚需向其它慈善團體,甚至佛教會化募,殊不相宜。且與主耶穌所教彼此相愛相助之道理大有虧欠。為實行相愛相助起見,乃組織愛助團。凡屬本會靈胞均可加入,出資二元,取得團員資格。計金團員金(原文如此。第一個“金”字或衍?)三百五十余元,制辦義車儀仗,以為出殯之用。如遇貧苦靈胞離世,無棺木及運葬費者,全體團員應各出愛助金一角,襄助其事。”
羅大衛的報告還只是原則介紹,《卅年專刊》則有更詳細更具體的介紹。
先在武昌姚家嶺買了一座山地,名其名曰復活山。又做了兩輛前輪有轉槃的四輪車;一輛放在漢口黃孝河分會,在支部放了一輛。還做了很美麗的棺罩、數十幅祭帳、挽聯;用時添上上下名款,用完收存。若有一位貧苦信徒去世,由支會通知愛助團辦理。“第一位貧苦的靈胞離世的消息一傳出,各分會的男女靈胞就象死了考妣長子似的前往弔唁,并且送些禮金,他們稱為愛儀。愛助團負責的人就為前來奔喪的人們預備些食物,就開起追悼會來。至少也有百余人為他送殯。若是一位愛主的靈胞死了,或是勞苦功高的長執教牧死了,常是有一千多人上路。”當愛助團辦成之后,第一次辦事是為一個乞丐,到了五百多人,看的人成千上萬,引起極大的震動。當知道是為一個乞丐時,感動二十多家人“歸主”。“每逢到主復活的日子”,都到復活山野餐紀念。在復活山上最堅固最漂亮的一座墳是王重光(見后文)為其妻子楊才芸做的。如果不是抗戰,仿效的人肯定會很多的。送殯最多的是袁彼得長老。他沒有兒女,但穿孝的有三十多人,上路的約二千多人,并有特別定制的白棺罩,“可為盛極一時了。經上說:沒有兒女的,比有兒女的兒女更多,也是指此吧!”
湖北支部每逢大布道、大游行,成千上百的人都穿?冬青夏白的服裝,異常整齊,“連老會都咋舌佩服了,所以他們的教友在不斷地加入本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