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福建各地真耶穌教會概況

下面綜合筆者手中的《聖靈報》《卅年專刊》《總部十周年紀念專刊》及陳光藻《真耶穌教會總會及部分省縣教會簡史》各處記載,分述福建各地真耶穌教會的概況。由於資料殘缺,不可能將福建所有的會所都一一說到。比較重要的問題列出根據,一般情況就不列根據了。
一、福州支部所屬各會所概況:
大牆根教會建立於一九二四年,信徒有二百余人。一九三二年,負責人為陳道生,長老郭多馬;男執事有高路加、鄭新民、莊馬太、錢亞伯、陳道生等五人;女執事有詹貞、陳馬利亞等八人。每晚聚會四五十人,安息日聚會一百三十余人。自建會堂,費洋四千一百多元,一九二七年建成,全木結搆。現已成為福州市保護的古建筑之一。(又有最新消息說,已拆去,擬重建會堂。)由於大局的動蕩,亦曾受到影響,但“近年來假兄弟之工作,已歸消滅。以前受其迷惑的弟兄姐妹多已醒悟,漸次服從統一辦法。”大牆根真會,在福州支部中實為最有力的一個教會。據代議員陳馬利亞在一九三二年召開之七次臨大(后改稱為八大)上的報告,福州支部“所屬各本會,共有八九處,祈禱所較少……現屬於本支部者,有福州大牆根本會、秀山本會、連江丹陽本會、羅源鳳板本會、長樂青橋、前塘、潭頭、梅花、阜山本會、古田谷口本會等處。其他與本會分化的聖耶穌教會無論矣。尚有上游數處本會對大局態度還不清楚。而將次覺悟者亦有之。”看來開革張巴拿巴這一大局震蕩,對福州支部的影響不小。對於所認總部常年捐一百五十元,以及其他捐助,都是由大牆根真會負擔的(每年收入可九百余元)。因為其他教會只能維持自己的開銷,這方面的捐輸極少負擔。
一九三三年狀況,基本保持一九三二年的水平,新添樓下祈禱所一處。到一九三四年,“凡從老會歸回者有之,異邦人加入者更多”,每晚聚會有五六十人,安息日有二百余人。本年新受洗者四十二人,收入各捐一千五百元。一九三四年樓下祈禱所升格為教會。到一九三七年,大牆根陷於滿堂風雨,再則“使支部與根會亦抱不合作主義”,已見前述。當年,又革除了犯奸淫的陳群羊。
秀山真會,建立於一九二五年。一九三二年三月獻堂,費洋一千四百元。信徒百余人,每晚聚會三四十人,安息日聚會七八十人。到一九三三年增加到二百余人。而一九三四年則有一百余人,且小孩居多。不知道是倒退了,還是記載有誤。“安息日聚會人數,如在苜莉淡季時則稍多,晚間聚會只有十余人”,不大景氣。以后情況不詳。
連江丹陽,一九三三年有五十六人,執事一人,會堂系借用者。晚間聚會僅十余人,安息日也只三十余人。
連江城內。從記載看早已有之,但有關資料不多見。一九三四年,福州支部第十一屆大會時,孫耀光執事向大會提出“連江城內教會近已修理就緒,應請支部予以追認”,議決予以追認。其間經曆了哪些風波不詳。當年在八次臨大(后改稱為九大)上,福州支部代表陳見信曾提到連江,說是“連江縣的教會,因徐耀光執事由南洋回省,重整會務”。重整的結果,大約就是向支部提出請予追認。
長樂:據陳見信在一九三四年八次臨大(后改稱九大)上的報告,長樂“本會從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起,設立本會四處,即青橋、梅花、潭頭、阜山。祈禱所四處,即后籠、前塘、井門、洋下。”
青橋:一九三二年,郭美徒曾到此幫助開會受洗十余人。到一九三三年有五六十人,執事三人,租用會堂。每晚聚會僅十余人,安息日才卅余人,去年受洗者只有三人。一九三四年只剩下十九家信主,信徒六十八人。
梅花:一九三三年有信徒卅六人,長執二人,租用會堂。晚聚會十余人,安息日只二十余人。一九三四年也只四十余人,安息日聚會有三十余人。
潭頭:初建時頗為興旺,每安息日聚會均有一百余人。一九三三年則有信徒四十余人,執事一人。晚聚會二三十人,安息日三四十人。
阜山:一九三三年有信徒九十余人,長執二人。晚聚會二十余人,安息日聚會百余人。一九三四年,安息日聚會者五十余人,晚會三十余人。不知記載是否有誤。
后籠:一九三三年由祈禱所建為教會,廿余人。一九三四年,安息日聚會有五十余人,晚聚會亦有三十余人。
前塘祈禱所:一九三三年有信徒卅余人,晚聚會十余人,安息日聚會二十余人。一九三四年信徒也只二十余人。
井門、洋下,未能找到更多資料。
其他,如潮頂,只知一九三三年晚聚會有二十余人,安息日有三十余人,秀山乾頂有廿余人。其它如后山、保福均未找到概況記載。
古田谷口:據說一九三四年信徒只有兩家。
二、閩南支部所屬會所概況
漁溪:一九三四年,教會情況依舊,但環境較差,影響教會經濟。閩南支部第一次神學會在此舉辦。一九三五年,全邑職務會公決各堂所每年應開靈恩會一次,并組織靈恩布道隊兩隊,在靈恩會之前先行布道。這兩隊均由漁溪辦事處差派工作(建立於一九三五年)。陰曆二月初八日辦事處特派莊巴米拿執事、何章惠傳道,領隊先向海口鎮布道。
虎邱區會
《卅年專刊》所載虎邱真耶穌教會的歷史,是由何永生撰寫的。據其文,民國十九年(一九三零)的三月,何章惠因“染煙疚難治,并父母妻子被邪鬼操擾,家業破盡,未得安寧之日。惠風聞耶穌權能”遂求人寫了“哈利路亞”四個大字貼在校房,即為祈禱所。后聽說魏村有一位真會的女會友,何章惠就把她請來按手,“即受聖神,遂明了聖經道理”。四月間,聽說澤歧村薛亦水“犯鬼抱病不治將危,惠引他一家歸主,鬼離。”又,平安林翁氏得鼠疫難治,“惠又引他一家入會,代其祈禱。目見惡魔爭權,翁氏死去。四點鐘,惠祈禱時親見天使降臨,該翁氏由死后活。”五月二十五日施洗,領洗者有四十余人。至此,教會方得設立,“以是聖神大降,權能大顯”。《聖靈報》五卷九期又載一九三零年七月虎邱村俞林氏患時行瘟疫死去,由何章惠祈禱而復生。
《卅年專刊》何永生所撰之文接?又說:
“至二十七(一九三八)年七月開靈恩大會,大會靈胞達至四十余戶。吾邑分為五鎮,海、龍、高三鎮暨未有本會。?蒙神感動章惠先生往南湖村,藉主醫病逐鬼,并傳布福音,教會設立;?繼被東鄭林進法等請惠到村醫病趕鬼,聖神大顯權能,東鄭教會亦設立;?由余水仙等請惠到蘆華村醫病布道,蘆華教會亦設立;?薛港村薛番兵、翁好銀等請惠到薛家布道,薛港教會又設立;?神恩遍及后耀,教會同是設立;?及至二十二年(一九三三)由海口鎮阿猴司戒煙感恩,請惠到該村傳道,又創立教會。神恩施及籠田、海口、高山三鎮。論其歷史,唯虎邱本會為母。深知神先愛本會,恩遍全邑。至二十五年(一九三六)惠因家庭經濟困難,身任聯保主任,教會乏人幫助,致漸漸衰微。惠之所為不悅於神,苦難甚大,教會亦受迫逐……。”
此處所記“至二十七年(一九三八)七月開靈恩大會……”云云,年代顯然有誤。因為下文所述為二十二年(一九三三)事,此其一。其二,虎邱五鎮,海、龍、高三鎮尚無真會,而下文又記“吾邑籠田、海口、高山三鎮論其歷史唯虎邱本會為母,深知神先愛本會,恩遍全邑”,事在民國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即,遍及全邑時在民國二十二年。故可肯定所謂虎邱靈恩大會不在民國二十七年,疑為民國二十一年之誤。其三,以上所記六件真會傳播之事中,有五件涉及何章惠。何章惠先后到了南湖村、東鄭、蘆華村、薛港及海口阿猴司,并都建立了教會。
據《卅年專刊》統計表,東鄭區會建在一九三零年、薛港區會在一九三二年、虎邱區會在一九三零年、南湖區會在一九三一年、龍田區會在一九三四年、盧華區會在一九三二年。東鄭村隸福清高山鎮,薛港亦隸高山鎮、虎邱南湖均隸高山;龍田隸福清,盧華村則隸龍田鎮。
由這些統計,更可判斷前文民國“二十七年”開靈恩大會云云有誤。
南湖區會。
在民國十九年(一九三零)八月,南湖(湖,《卅年專刊》記載中時作胡,有時又作湖)村有位烏仔,因吃大煙,把家財吃個精光。聽說虎邱村“有耶穌權能,除疾去苦。遂棄邪歸正入本會。戒斷雅片,蒙恩回鄉。”回鄉之后,引導患血病的楊亦伯侄之妻、患瘋軟病的魏惟玉以及也有病的陳亦福等一齊加入真會。隨即請何章惠來祈禱,“都得痊愈”。到十月份,組織教會。民國二十四年(一九三五)李國良又到此布道三天。然后整理教會,選負責人管理教務。
東鄭。
“東鄭區會之歷史”(《卅年專刊》印刷致誤,作東“盛”)一文,見《卅年專刊》“福建省本會史略”,不知作者,亦未署年月。文中稱東鄭真會開始於民國二十九年(一九四零),誤。因下文接敘為民國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年事,恐為民國十九年(一九三零)之誤。《聖靈報》第七卷第九~十期(一九三七年)第二十頁刊總部通告九、十月收入捐款明細表中記,福清東鄭真會捐洋五元。更可見東鄭真會絕非起始於民國二十九年(一九四零)。
由林進發、林而仔、林柯柯三人到福清高山鎮南湖村真耶穌教會去戒除大煙,“得主恩典之后歸回本地,”會集林阿金、林振枝等設立堂所。早晚及安息日都聚會拜神。虎邱何章惠又來此傳道,形勢大開。勸化了不少“外邦人歸主”,引進許多信友。有病的、犯鬼的、有煙癮的,“凡一切困苦的人來信耶穌,都蒙主解開他的捆綁。”於是教會逐漸發展,人數月月增加。當年的十二月二日第一次施洗,領洗的男女有六七十人,“得聖靈”的有十余人。到民國二十四年(一九三五)開傳道靈恩大會三天,同時受洗的又有几十人。那時信友大約有四十家左右,安息日聚會時有男女百余人。但后來“因不法的事增多(惡劣攪擾,環境壓迫),所以許多人的信心漸漸冷淡了,竟至退步,離道背教”。不過,所謂“不法的事”究竟指何而言,有哪些具體情況,記載中沒有說,至為遺憾。“發起人林而仔他因怕惡不除,於民國二十一年二月就死亡了”,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么。
一九三七年施洗五十一人。
蘆華村區會歷史未見記載。
薛港。先是有薛來義由麟,素為道士。行巫念咒,藉以得利。又吃鴉片,用盡一切辦法也戒除不掉。后來聽人說“東鄭村耶穌之權能”,就同翁振昌義文等會議,決心歸入真耶穌教會,戒除煙癮。“蒙主大愛,醫治一切疾病。聚會聽道,受感懷中。”在東鄭呆了几天之后,遂回鄉組織教會,請長執培養。“有許多犯鬼的、患病的、吃煙的參加入會救治,均有得勝”。張提門執事、何章惠等常來幫助栽培。郭多馬長老來幫助召開靈恩大會,相信并領洗的有百余人。民國二十二年(一九三三),會堂遷到路下村,不少老會教友和“異邦人”都加入真會。民國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分設南翁村祈禱所。在聚會中遭到一些人的攪鬧,有時扔入石子,甚或投入大糞,無理取鬧,但“同靈等同心忍耐,照常聚會。民國二十四年(一九三五)蕭仕提反執事來福清巡視,發現這種情形,遂向高山區政府報告。政府派了一隊人馬拘捕了几個人,嚴加責罰,從此攪鬧平息,教會始得平安。”一九三七年施洗二十人。
后耀區會。張招來平素行巫念咒,又吃鴉片,無法戒除。聽說“東鄭有耶穌之能力”,遂於民國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引佳枝、李昌淦、強佳桐等同赴東鄭戒煙。“蒙主施恩,除疾去癮,身體快樂非常。”夜間聚會時注意聽道,大受感動。回到住處集中几個人常常祈禱。李枝金聽說以后也加入戒煙,“并治愈血疾”。后來又“有吁頭拇之妻,有惡鬼在身,時常纏擾,后亦入會,蒙主拯救,鬼就脫離。”傳播到附近。民國二十二年(一九三三)選會務負責為李昌淦、財務李枝金、庶務張佳枚。同心同德負責教會工作,“靈工”日見發達,“醫病趕鬼,很有順利”。民國二十三年(一九三四)改選李國良、陳達清、李成團共同負責教務。動工建筑會堂,人數日益增多,教會興旺。民國二十五年(一九三六)會堂告成。此時“靈胞”有一百三十余戶,人數有一千四百余人;連設祈禱所六處。極一時之盛。
后耀發展盛況,陳見信曾撰文在《聖靈報》上發表。謂民國廿一年(一九三二)陰曆十月初二日第一次施洗六十八人;十月十日,“神顯恩,醫好患病及附鬼者,此次又施洗十五人”。自建會堂。民國廿二年(一九三三)又施洗四十六人。陰曆九月十五日為第四次施洗,“信而歸主者四十八人,領聖餐者共計一百五十人”。一九三七年施洗一百二十一人。
《卅年專刊》又特地刊載了后耀林聖桂的一篇見證,其文如下:
“我因長子學榮,二十三年(一九三四)九月忽患耳痛,醫藥無效,求神問卜,束手無策。是年十一月十日,北垞李吐云親來引導說本會有神權,能治病趕鬼。我聽了,信了,親往后耀教會請李支(枝)金、李國良、李乞妹等同心禱告,并給我手巾一條、水一瓶,將此水抹患處,立見功效。后經各同靈屢次講道、代禱。桂許願獻豬一口開會用,病得痊愈。廿四年(一九三五)八月十五日開靈恩大會,還願,由此全家平安,生意順利、五谷丰收,財政增進。一心忙這世俗,好了病忘了疼。每逢安息、每逢聚會無暇前去。傳道勸勉、儆告,并未接受。三十五年(一九四六)十月三十日,禍臨老小,發生肺病,并有魔鬼攪擾。學榮請合街中西醫為其母醫治,無效,十一月七日長逝。我的長子長女又發生肺病,并吐血。抬到醫院,仍是無效。二月初三日,我由龍田醫院回家,在路上與陳啟磐、陳光藻、李國良等相遇,同勸我應為后耀分會協助一切教務,我即心許。我子學榮的病就見功效。現在教會努力協助。感謝主,救他的命。從此不敢再輕慢主。這是我蒙了主恩,以為獻一個豬就算還了願,不知在神前盡力,轉向世俗盡心,所獲之果也。如此作見證,勉我靈胞,其共勉之。”
海口區會。在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林傳炳吃鴉片,無法戒絕。聽說瞻陽真會能戒除鴉片,於是加入真會。“蒙主施恩,脫離痛苦”。民國二十一年(一九三二),林傳炳回海口街設立教會,“興旺福音”。老會教友、“異邦人”入會者有二十余戶。
據《聖靈報》第十期第五號(一九三五年)的報導。當年陰曆二月初八,漁溪辦事處特派莊巴米拿執事、何章惠傳道“領隊先向海口鎮布道。因該地祈禱所雖已開設三年,未得進展,若不速派人幫助,恐難持久。幸得真神眷顧該地選民,得布道隊布道四天,靈工大振。聖靈治愈各樣病症,驚動合鎮之人。內中有四個重症,略記之以榮主名:?一位是盲目數年,已看不見東西,祈禱后立時看得清楚。?又醫一腹痛十余年之病人。?數年之瘋症。?六年之氣喘。這些人都是禱告后得治的。他們既然得?醫治,全家都受感歸主。而各公會聽見本會行神跡治病無不懼怕得很。更奇者,那些吸大煙的人,聽見本會治病的風聲,好象遇?救星似的,紛紛的跑來十余人,誠心救治。果蒙主憐憫,盡都叫他們脫離捆綁,丟掉鴉片生涯了。該地不久當可成立本會,祈各同靈助禱。”
據此,海口祈禱所當成立於一九三三年。何時成立教會不詳。一九三七年閩南支部第十二次大會時,仍為祈禱所,當年施洗二十一人。
橋尾教會。一九三三年時新建教堂已經告竣,所負債款也即將還清。到一九三四年,信徒有廿一家,約七八十人。
江鏡教會。前記江鏡為福清辦事處下屬之祈禱所。到一九三四年已經升格為教會了,且已成立八年。則其最初之成立當在一九二七年。但在一九三四年已經出現冷淡。陳見信到此召集會眾,成立職務會,推舉負責人,教會頓見興起之象。十一月廿九日,施洗四十九人,受聖餐者百余人。
三山區會。三山村,亦隸福清高山鎮。有王紅紅者身患大病,吃藥求巫均無效,彌留之際突然聽到布道的聲音,大受感動。隨即抬往港頭鎮蘆華村真耶穌教會。請同靈協助祈禱,“神大展權能,起死回生,全家受洗。”八月,王命祥、王聖謀、王元興、王瑞草几個人,因吃鴉片,耗盡家產,告貸無門,遂往蘆華戒煙。民國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八月回鄉組織教會,選舉負責,同心興旺“福音”。“許多疾病的、犯鬼的、吃煙的一概參加入會。蒙主施恩全治。”於是會眾發願貢獻堂所。民國二十五年(一九三六)開始修造大牆。
龍田區會。福清龍田人王珠妹,五十歲。因患重病以鴉片為藥,以后就再也離不開鴉片了。家產耗盡,經濟恐慌,毫無辦法。在民國二十一年(一九三二)的五月,到海口真耶穌教會革除鴉片,“蒙恩后遂日夜聚會”。民國二十三年(一九三四)設立教會,曾先后請孫中霖、郭多馬長老前來幫助、指導教會。
《聖靈報》七卷十期又登載了在福清發生的一椿奇事:一男魏喜媽,五十歲,兩腿疼痛,臥床十三年之久,經何章惠禱告而愈。因不知發生在福清何處,姑附於此。
洋門區會。《卅年專刊》有倪彼得所撰“洋門區會史”一文,但統計表中不見“洋門區會”,只見“洋門祈禱所”;洋門村在福清漁溪鎮。教會於一九二六年由倪彼得所創建;一九四七年統計時僅只十二人。
據倪彼得所記,洋門真會立於民國十五年(一九二六),教會立起來以后,洋門村倪立福聖名彼得立為執事,負責教務,已如前述。后因教會財產糾紛,“有不良份子在其中阻礙人的信仰,以致漸漸消散,教會退步,無法收拾。”民國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倪彼得同九戶“靈胞”,由路下村遷到洋門村,“倪叔仔願將租厝永獻為會堂,至二六年(一九三七)中,人同心興工建樓,教會方告復興云。”
莆田縣所屬會所,據前述莆田有東關、北關兩個辦事處,可見其所屬會所數量是相當多的,略述几處如下。
莆田城內倉邊巷真會,閩南支部的所在地。以上所知支部大會,均在此召開。一九三四年,晚會約有二十余人,安息日聚會約有百余人。到一九三五年,人數已發展到三四百人,安息日以外,早會有二十余人,晚會有四五十人。尤以女界更為熱心。年內施洗三次,受洗者三十余人。一九三七年,早會二十余人,晚會三十余,安息日因附郭各禱所齊集於此,多至三百余人。當年新設祈禱所三處:暢山、石頂、瓦窯三鄉。
江東真會:一九三四年經鄒道基、吳達太的幫助,比較昔日,倍見增長,安息日約有一百七八十人,會堂狹小。一九三五年,聚會人數約有四五十人,安息日則集東華、林墩、鎮前各祈禱所,共二百余人。
黃石真會:一九三四年,安息日雖有百余人,皆由外鄉而來,如林墩、清江、洋城等地,本地則只有五六家。一九三五年傳道唐金標常住黃石,管理戒煙,收效甚大。莆東區辦事處亦遷於此。
涵江堂:一九三三年安息日聚會約有百余人,一九三四年大體相當,新受洗者二十余人。莆田北區辦事處即設於此。民國二十五年(一九三六)陰曆正月在涵江召開過一次禧年會,并在此召開莆北區代表會,重新成立辦事處。
后郭堂:建立於一九二五年。一九三三年每逢安息日有六七十人聚會。一九三四年建成新堂,行獻堂禮。一九三五年,早晚聚會不多,安息日約百余人。
哆頭堂:一九三四年有一、二家自涵江、后郭受恩入會,但未能成立祈禱所。“日來(一九三六年)想是恩期已至,故蒙上主恩慈,眷顧其選民。因而在鄉中如革絕煙毒、醫愈奇疾、神跡奇事,極乎照著。故於春初奉函莆北辦事處,請派員前來布道。遂賃屋為聚會之地,而宣告成立祈禱所焉”。自此而后“主恩益更明顯,信而歸主者,日見增多。聚會自數十人,直達至百余人之譜。至安息日則往涵江、后郭,距離地點有五六里或十余里。近來為求聚會拜神及講道之方便起見,即經信徒會議,欲行成立教會。”於是定於陰曆六月四、五、六三日開成立靈恩大會。支部蕭仕提反、郭呂底亞、陳愛靈等;辦事處李路加、黃鑒湖、宋亞波羅、林推基古等;莆東區辦事處、橋尾、郊上、后郭、嶺兜、下柯、塘須、松板、涵江、新浦、鎮前、南江及莆城各堂所均有“長執靈胞”與會,濟濟一堂,極形盛況。會堂狹小,遂在門外支大帳棚聚會,觀者如堵。第一天上午講“傳天國福音,醫治各樣的病症”;下午講“道路真理生命”。聽者會內二百余,會外約數百。第二天則為靈恩見證,有啞而能言、跛而能走,及噎嗝、腸熱、肺癆、驚風、痢血、足疾、胃病等,“皆遍中西之醫藥,盡迷信之方法而無效者,蒙神醫愈。他如煙毒、啡毒之戒斷,則尤司空見慣之事。當時人人皆現身說法,已信者聞之而彌見其習,未信者聞之亦大奇其事。”第三日上午施洗,男十六、女十六人。下午舉行洗腳及晚餐禮。第三日恰遇天雨,與會之人比前兩日更多,會內者即達五百余人。
會畢乃召開職務會議,陳愛靈說明教會組織法。之后選舉會務負責李福耀、庶務蘇澄波、財務林秋、書記何明亮。
真會教會成立之禮儀過程,哆頭堂的建立記載較詳,故錄於此。
東源:蕭仕提反曾專門撰文報告了東源禱所成立之經過,發表在《聖靈報》第九卷第一期(一九三四年)上。說是先有姚五哥頭暈之症受真會洗立愈,本想請傳道到東源,惜未能成事。一九三三年,東源又有姚煥德“被擾於魔,夜夜不能睡,手足無力,請禱於本會,立即能睡,手足亦強壯”。於是特請蕭仕提反、李路加及各長執常住東源傳道,“信而歸主者有六十余人,俱是異邦人得主救恩。內有姚阿招患肺癆已至第三期,得主醫愈。伊妻以脫胎血崩,祈禱立愈。伊女中風不語祈禱救愈。……奇病獲愈者不可勝數。略述數語,使知東源祈禱所成立之經過,及蒙主恩洪厚之處,以榮主名。”到九月閩南支部第十次大會時,已經打算購地建堂了。何時升格為教會不詳,似在一九三四年下半年一九三五年初。
南日島真會:一九三四年閩南支部第十次大會上南日代表楊尤尼亞報告說“本會靈恩,口不勝述,惜未善於栽培,故信而受洗者固多,而退步者亦復不少”。當年靈恩大會之后,支部派員幫助,大收效果,人數增加。一九三五年四月施洗四十人。惟經常費徵收極難。一九三六年,陳愛靈傳道曾到此幫助一個月。一九三七年,閩南支部十二次大會,楊尤尼亞在大會上報告說:“本會從前的信徒人數非常多,可惜以僻在海隅,多屬不識字的,對於道理未能了解,故易生退步之心。日下聚會,只有三四百余。現在預備開一回靈恩大會,盼望多造就信徒。”
仙游:民國廿一年(一九三二)十二月十三~十八日的閩南支部大會并靈恩會上,陳提摩太報告說:“仙游縣屬設有本會七處,祈禱所三處。數年來為被假兄弟混亂,故未見如何進展,然至今大家能站立得住,明了大局,服從統一辦法,實賴主恩的引導。……仙游城內本會,亦無甚進步,都因乏人傳道的緣故。”民國廿三年(一九三四)閩南支部第十次全體大會時,鄭永生報告說,他奉派往仙游時,“適值匪亂甚劇,人多勸阻休行。弟為主工作,何避湯火,故冒險而往,幸蒙主佑平安抵仙。到處見各堂長執同靈等皆熱心欲沸,努力為主。故弟惟稍效棉薄,共相幫襯各堂,俱蒙主恩得以進步。其神跡奇事,亦口不勝述矣。”到一九三五年,仙游城內實際上聚會人數并不多,安息日則多由鄉村而來,約有二百余人。但乏人照顧,散漫無統,經費則更為困難。到一九三七年,安息日聚會約七八十人,多時百余。
仙游所屬之楓亭堂:一九三四年,因受華亭教會成立的激勵,又蒙鄭永生、寧法兩執事努力工作,更有進步。一九三五年總數約有四五百人,但“初進教的人,靈性未免幼稚”。經費方面則入不敷出。
華亭堂:建立時間不詳,據楓亭堂有關記載,或在一九三四年?但因乏人照顧,一九三五年已退步甚多。到一九三七年,缺少工人,進步甚少,晚會只廿余人,安息日七十余人。
三、漳廈區及漳泉廈聯席會,所知者如下:
廈門堂:成立於一九二六年。一九三二年有信徒百余人,負責人吳贊生長老、執事吳亞居拉、女執事吳陳伯基拉、吳魏哈拿。晚聚會三十余人,安息日八十余人。近年來頗為興旺,大非昔年可比。只就革斷鴉片者,已有一千多人。最近一年新成立教會兩處、祈禱所八處。一九三四年,總部派酆榮光到廈門“牧養各會”。十一月開靈恩三天,得閩南支部蕭仕提反、陳提摩太、吳達太等人及泉州陳馬可的幫助,每日講演三次;第三日施洗男女九人,“多從各教會出來的,在社會上頗有相當地位”。
佛曇,隸屬於漳浦縣白水營。在《卅年專刊》關於福建各地真會概況的統計表中,大約有二十八個分會、區會沒有創建的時間、創建人等有關記載。只有其中的佛曇區會從“楊靈新執事記略”中可以判斷,大約應當建立於民國廿年或廿一年,即應在一九三一到一九三二年間。
楊靈新,為漳浦縣人。生於民國前三十九年,當在一八七三年。族里鄉紳,服務於社會十几年,德高望重,殊為閭里所欽佩。但因事務繁冗,勞神過度,時常染疾在身。聽信了別人的勸告,一有病就吃鴉片,時間一長,成了煙癮。總想戒除而不得如願。到民國廿年(一九三一)十二月初四,其外甥陳約書亞長老就勸他“信主耶穌,且告以真神醫病救人種種之神跡奇事。執事(楊靈新,后為教會執事)大受感動。”於是同陳約書亞一起到廈門真會聽講,“竭誠領受真理,蒙主耶穌垂憐,夙症舊疾,不藥而愈,精神奕奕。深感主恩,并立志為主作工,傳揚真道。”於是在佛曇鎮捐獻地基,建筑了一座可以容納二百人的會堂。楊靈新盡心盡意地為教會工作,“其一生為主工作之努力與成績真可與撒該爭光矣(路加十九章一~十節)。終致積勞成疾,蒙神召選,安然歸天”。享年六十七歲,當死於一九四零年。
建會時間,參之以《聖靈報》可得准確時間。《聖靈報》第七卷第四~七期(一九三二年)載七次臨大(后改稱為八大)的資料中,漳浦代表林耀程報告了佛曇教會的情況。謂“漳浦佛曇本會成立僅八個月,信徒百余人,執事一人林提多,每晚聚會六十余人,安息日百余人。會堂系借用楊明(當為楊靈新)靈胞屋。”七次臨大召開於“民國二十一年六月廿四日”,若為陰曆,當在公曆七月二十七日,則佛曇教會當建於公曆一九三一年的十二月。陳約書亞於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十二月初四勸楊靈新,當在公曆一九三二年一月十一日,到十二月建會,差不多用了一年時間,甚為恰當。
一九三三年,立楊靈光、楊靈新二男執事,又立林靈磯、蘭靈珍二女執事。
漳浦:教會情況所知甚少。《聖靈報》十二卷第一期(一九三七)有兩篇見證,可以管窺這些信神者的一些觀念及思維方法;今擇其一如下:
蔡遺民的《夢示歸真》。蔡為漳浦縣人。時年已逾五十。二十二歲入長老會,任傳道十五年。久之,自以為有耶穌門徒之名卻無其實,沒有醫病趕鬼手按病者即愈之神跡,其它牧師傳道也沒有。“其所有之特權,即養尊處優,席丰履厚,性重譖諂面諛世利,世智竟長,互相標榜。余……深嘆天道之陵夷也。”遂於一九二六年辭退傳道。十年來一直想改革教會界之腐敗,卻又無計可施。當知本邑南木屐街長生醫院有真耶穌教會時,遂進入考查聖經。在雖有略解,卻尚未下定決心之時,一夜,臨睡時默求神指示,夢中與傳道人下鄉講道。剛回到自己搭的竹棚,“有位傳道踉蹌而至,急告余曰:‘快來,我與真耶穌教人辯駁敗北’。問曰:‘何為敗北’。答曰:‘十字架以田字改’。突然覺醒,想此夢莫非耶穌的旨意示余必歸之道。遂決然歸入真耶穌教會。”
在這個階段中,福建建立了不少真耶穌教會的教會組織。從上面可知的歷史資料中,几乎全都是因為醫病、戒煙而起。即,真耶穌教會在一些缺醫少藥的人民群眾當中曾起過相當的作用,在當時醫療條件解決不了的情況下也發揮過一些作用。
據《卅年專刊》的記載,在福建省真耶穌教會中有一個人叫李國良,非常活躍,足跡遍及福建許多地方的真耶穌教會,并在《卅年專刊》上撰述了一篇自證。現綜合各處的記載及自證的資料,將這個階段的李國良綜述如下。
李國良民國二十一(一九三二)年八月初一以來,胃病甚劇,醫藥無效。求神佛、行巫朮,也是無效。堪堪待斃之際,其父忽覺悟真耶穌教會“有醫病趕鬼之權”,連夜入會,向真主懇求。李昌淦勸李國良為教會服務,當代為禱告。并給了他一條手巾、半瓶水,教給他祈禱的方法。“神聖大能,救了兩命”。隨即不再經商,專事“為主作工”。
到一九三四年的八月十五日,李國良之子三天不進飲食,經陳見信、何章惠二人幫助加入神學講習會,方得平安。就在這一年,李國良被選為后耀區會的負責人之一。十一月在后耀教會為林聖桂之子耳痛病禱告。一九三五年,李國良開始在全福清幫助傳道。一九三七年,在江陰整理教務。李國良的活動范圍超出后耀,始於一九三六年。以后,則在各處活動,其事跡,屬於下一階段者,放在后面敘述。
在這個歷史階段中,福建省新建的分、區會,據《卅年專刊》及《總部十周年紀念專刊》統計表所記如下:
度邊區會,《卅》作一九三四年五月由蔡金珍創建。在莆田東門外北高鎮度邊村。
下阪區會,《卅》作一九三零年由劉耀創建。在莆田埭頭大蛤山下阪村。
新浦區會,《卅》一九三三年由劉朱司創建。在莆田涵江三江口新浦村。
頂厝尾區會,《卅》作一九三三年由陳信堅創建。在莆田梧桐頂厝尾村。
霞嶼區會,《卅》作一九三零年由林崇創建。在莆田笏石霞嶼村。《十》無時間,其他同。
平海區會,《卅》作一九三七年由鄭久信創建。在莆田平海。
黃瓜嶼,《卅》無。《十》作一九三二年創建。在莆田平海黃瓜嶼。負責人為林永。
華亭,《卅》無。《十》作一九三三年創建。在莆田華亭。負責人為張阿塍。
東源,《卅》無。《十》作一九三六年創建 。在莆田江口東源。負責人為姚五哥。
清江區會,《卅》作一九三四年二月由鄭華創建。在莆田黃石鎮清江村。 《十》作一九三五年創建。在莆田清江鄉。負責人為鄭華。
暢山區會,《卅》作一九三五年八月由胡藩創建。在莆田城廂鎮暢山 村。
鎮江區會,《卅》作一九三四年十一月由吳達太創建。在莆田涵江鎮鎮前村。
哆頭區會,《卅》作一九三六年四月由方撒該創建。在莆田涵江鎮望江鄉哆頭村。《十》同。一九三七年負責人為鄭福耀。但前述正文,當在是年的公曆七月二十一日。
福清城內,《卅》無。《十》作一九三一年創建。在福清城內南門兜。負責人為陳瑞阿。
嘉儒區會,《卅》作一九三三年由俞云午創建。在福清高山嘉儒海頭村。
后耀區會,《卅》作一九三二年由李枝金創建。在福清高山鎮后耀村。《十》同,一三七年負責人為陳亦海。
薛港區會,《卅》作一九三二年由翁振昌等創建。在福清高山鎮薛港南翁。《十》同。一九三七年負責人為薛由章。
蘆下,《卅》無。《十》作一九三二年創建。在福清化北里蘆下村。負責人為余水仙。
虎邱區會,《卅》作一九三零年由何章惠創建。在福清高山鎮虎邱陳庫村。《十》作一九三二年創建。在福清南關外虎邱鄉。負責人為何章惠。
南湖區會,《卅》作一九三一年由蔣竹友創建。在福清高山鎮南湖。《十》同,一九三七年負責人為隨弈福。
龍田區會,《卅》統計表中只作王珠妹創建,無時間。在福清龍田街。據《卅》正文“龍田區會史”,開辦於一九三四年。《十》統計表亦作一九三四年創建,一九三七年負責人為林奇卻。
盧華區會,《卅》作一九三二年由余水仙創建。在福清龍田鎮盧華村。
港頭區會,《卅》作一九三六年七月由王正寶創建。在福清龍田鎮港頭街。
乾湖埔區會,《卅》作一九三七年由游金阿創建。在平潭縣乾湖埔。
大福區會,《卅》作一九三二年由林木成創建。在平潭防美大福村。
下橋區會,《卅》作一九三六年由俞云牛創建。在福清下橋村。
沙溪,《卅》無。《十》作一九三四年創建。在仙游沙溪楊塞。負責人為蔡景明。
《十》統計表中還有隸屬閩南支部的莆田北高,負責人卓猶士都。無創建時間。
《十》統計表又記福建直轄於總部的教會有:
漳浦,表作一九三六年創建,負責人為林提多。在漳浦城內鹽倉巷。這個時間或許有誤。由前述正文可知,一九三二年七次臨大召開之時,漳浦立會已經八個月了。
佛曇,表作一九三二年創建,負責人為楊化臣。在漳浦佛曇。這個時間也不對。由前述正文可知,立會在一九三一年的十二月。
赤湖,表作一九三三年創建,負責人為陳靈恩。由前述正文可知,總部正式批准在一九三四年八月召開的八大。
以下几個教會只見於統計表,創建情況不詳。
山美,一九三六年創建,負責人為陳更新。在漳浦山美。
碼坪,一九三一年創建,負責人為陳照馨。在漳浦碼坪。
海澄,一九三六年創建,負責人為蕭道成。在海澄竹仔街。
《十》統計表又記隸屬於福州支部的几個教會,無創建時間 :鴿子樓、汝南、岳莊、姬堂、格子李、高徐。
新建的祈禱所有:
一九三零年建:《卅》記有北垞、南湖、沖沁、?下等祈禱所。
一九三一年建:《卅》記有前江、坎頭、下柯、東角等祈禱所。《十》記有張厝塞、嶺兜、下柯。
一九三二年建:《卅》記有南埕、嶺兜等祈禱所。《十》記有林墩、程口、前江、新浦、山兜、草湖。
一九三三年建:《卅》記有前沁、珠江、林墩、埕口、后王等祈禱所。《十》記有東角。
一九三四年建:《十》記有松板。
一九三五年建:《卅》記有搖台、南江等祈禱所。《十》記有暢山、鎮前、石頂、前沁、后井。
一九三六年建:《卅》記有竹莊祈禱所。《十》記有朱墩、瓦窯。
一九三七年建:劉厝、山頂、城頭祈禱所。劉厝也見於《十》,但無時間。
由上可知,《卅》與《十》統計表,關於祈禱所的記載,差別甚大:一是不盡相同;二是創建時間多有出入:
林墩,《卅》在一九三三年,《十》在一九三二年;
嶺兜,《卅》在一九三二年,《十》在一九三一年;
前江,《卅》在一九三一年,《十》在一九三二年;
東角,《卅》在一九三一年,《十》在一九三三年;
程口,“程”疑為“埕”之誤,“埕”指廣東、福建一帶養殖蟶類的田地,當以“埕”為·宜。《卅》在一九三三年,《十》在一九三二年。
前沁,《卅》在一九三三年,《十》在一九三五年。
《十》統計表中又記直屬於總部的祈禱所有:
寮仔,一九三二年創建。在漳浦寮仔。
一九三七年統計時,上報遲了的有:
三山 ,一九三四年創建,負責人王書香。在福清高山鎮三山。
加儒,一九三三年創建,負責人俞云午。也在福清高山。
江頭,一九三一 年創建,負責人王鴻榕。也在高山。
下垞,一九三四年創建,負責人黃水發。在福清江蔭下垞。
海口街,一九三三年創建,負責人林西猴。在福清東門外海口街。
福清,一九三一 年創建,負責人董考宜。在福清城內。
玉桂,一九三五年創建,負責人郭日貴。在福清龍田玉桂。
還有几個隸屬於閩南支部的祈禱所,未能注明時間:莆田笏石的梁厝、魏厝;平海崁頭、前問;莆田北高瀨宅;福清東湖、張厝、東張、東壁、后陳、下石、沙塘、尋頭、何厝、下橋、山帶。
以及直接隸屬於總部的祈禱所,也無創建時間:漳浦的林前、新圩、籠架、石牛尾、竹嶼、岱高、赤水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