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講到,先是黃秀兩於一九二五年傳入台灣。一九二六年,台籍真會信徒吳道源、黃以利沙、王耶利米、黃醒民等,邀請郭多馬、張巴拿巴、高路加、陳元謙等來台布道。《卅年專刊》還特別強調了“黃基甸昆仲”的作用。
這些台籍真會信徒們,并未因為有這一次傳道活動,且在一個月當中就建立了三個教會就滿足了,他們還在繼續努力,繼續使已經傳播到台灣的“真火”燃燒得更為猛烈。
台南教會的建立
台南,《台灣傳教五十周年紀念刊》在第二章“平地聖工”中說一九二七年春,真會自福建差派錢亞伯、郭美徒等來台“協助聖工”的推展。吳道源也從廈門鼓浪嶼遷回台南。而於第七章“台南教會沿革”中則特別強調了吳道源,即吳約翰的作用。《卅年專刊》統計表中則說一九二七年四月,吳道源創建台南分會。
吳約翰道源,原為長老會信徒,曾在廈門鼓浪嶼創辦“中華基督教會”。異常熱心,捐資興學,獻地建堂;台南太平鏡長老會即其所獻,曾任長老會長老。真會傳至廈門,“大顯神跡奇事”,吳道源當時雖然耳聞,但又恐誤入歧途而慎守不信。而其內心渴望聖靈,想起《馬太福音》十四章廿五節至廿七節:“彼得對耶穌搖撼,以主疑為鬼,今天不能再將聖靈疑為邪靈!”於是將真會所傳同《聖經》相對照,又親睹“神跡奇事”,不得不信,而“受洗歸真”。一九二六年,參與邀請郭多馬等赴台的布道隊。一九二七年,自鼓浪嶼遷回台南市長樂街(原地名為水仙宮南勢街)。一面行醫,一面熱心“證道”。遭到不少毀謗迫害,一些長老會的親友并與之斷絕往來,但其心志并不因此而冷落。總部則派高路加等(前面只提到錢亞伯和郭美徒)再次渡台,“協同布道”。
當年四月二十七日,建立“台南教會”。
台南教會在一九四五年台灣光復前的概況大致如下:“神跡奇事”不計其數,“唯忽記不錄”。一九二七年初建不久,有日本人須田清基(彼得),原是台南聖潔會的福音使。經過一番考查,認為只有真耶穌教會的“真道”才是真理,於當年十一月與山田熊喜一起同時領洗。不久,又一聖潔會信徒佐野繞子(腓比)也加入真會。《卅年專刊》“高路加執事聖記”中說:“日人須田彼得長老亦他會之多年傳道士也,即因高執事之證道而更正者”。
台南教會的建立及日人須田彼得事,《卅年專刊》有一篇文章曾作報導,何人何時所撰均無記載,曾發表於何處也不知其詳。其文曰:“高路加執事回閩后(當指一九二六年八人渡台布道團結束在台布道之后回閩),台灣本會吳約翰長老請其渡台(此即《台灣傳教教五十周年紀念刊》所謂“總部派遣”之說)幫助。遂於前月與陳群羊執事同赴台南。既至,遇錢亞伯執事尤為欣慰。於是為道作證,引人歸主。未匝月,錢返台中,遇黃基甸長老由漳州歸來,同心工作。陳執事則回福州。頃據吳長老、高執事報告,欣悉神恩不但選召台南各兄弟歸真,且選召日本聖潔會福音使者須田氏并上田熊喜氏同入本會,領大水洗,且得聖靈,快樂無比。此二君曾在聖潔會傳道,已超乎各教會之上。然與聖靈教會相比則又有天淵之別。有受感者之言曰‘真是有聖靈之教會也,我從此無疑矣,感謝真神。’足見多年信仰之錯誤,一旦蒙聖靈發聾振聵,莫不有今是昨非之嘆。況夫不如聖潔會者,得聞本會警告,猶詡詡然強項嘵舌,其無聖靈之憑證不待言矣。甚盼在台各教會,勿以聖潔派之歸真本會徒作膽戰心驚而觀望不信。須知真道廣傳,豈獨東亞而已哉!”這篇文章應該是當時有關台南教會建立的最早最原始的記載,是在一九二七年末或一九二八年三月之前撰寫的。由此可知當時大陸再度赴台者三人:高路加、陳元謙、錢亞伯;錢亞伯先赴台,三人乃不期而遇。黃基甸於一九二七年由漳州返台。
日本人須田清基等接受“真道”事,在第三卷第一期《聖靈報》(一九二八年一月二十日印)上,曾發表高路加給總部的一封信函,做了報告。標題為“台南本會來函 高路加”。謂:“總本部為主的諸同志、長老執事暨靈胞公鑒:台南本會仍在進行之中……日前有聖潔會的信徒,日本東京留學生,此次回台專心查考本會屬聖的真道。借宿本會,經聽二三次的講道,即大受感動,遂決斷領本會之洗。於未洗之先,即受靈大感,翌日即得靈言,於是信心尤堅固也。現奉神之命,立須田清基為本會長老,改名彼得。盼望可為日本國真教會的磯法。頃亦作極力向各老會猛進,見證屬靈要道。雖有數次受老會牧師之侮辱,當面責之假先知,驅之出會堂。但須田氏反以為榮,仍於不折不磨,奮勇前進。近日常有日本婦女界來本會聽道,甚表同情,其中亦有願領洗者。宜蘭上田熊喜氏,近有來函云:不久盼望再到台南,亦切望舍棄,為真道作證。且信心堅固。已看破老會毫無價值之處。特此奉告,并請真安 十二月五日發。”
台南會務正在蓬勃發展之際,不料,一九二八年三月十三日,吳約翰道源“蒙主榮召”,去世。台南教會遂乏人帶領,冷落一時。長老會幸災樂禍,指曰“不上三年,自行消滅”。
一九二八年五月,五大(原稱四大)在上海召開,須田清基作為台灣代表,在大會上發言,介紹了台灣真會日本信徒的一些情況,及其進一步向日本傳播的打算。謂:
“我們同蒙真神所選召,均為天家之靈胞,何國何族無論也。我此來與會,得忝末座,亦主恩使然。感謝真神,神引導日人歸真,非只我一個而已,現在台灣已有十余人矣。所以我想,若達到廿人之數,則打算設一日人真耶穌教會之會堂,此乃我所盼望者。……但願十余之日靈胞,能為道致力。并求主開日本傳道之門,能救得日本七千萬之生靈,同風一道,棄假歸真。蓋日本為東西文化交換之區,將來真道通行,由日而歐美各國,為期匪遙。故今日真道之東播,即異時傳至西洋之先聲。況近時東洋之西洋基督教與佛教相頡抗,然已失基督教之實力,大有站不住之勢矣。由此言之,我真耶穌教會發源中國,有聖靈之權能,闡真道之淵秘,超乎各教之上,乃應驗聖經,為末世救靈之教會也。故我此來極欲研究一點真理,以為主道奮斗爭光,實行我傳福音之使命……至將來日本之傳道,乃借台灣為介紹地,以其可象中國過去日本的一條橋梁,故願合台灣人,共同把真道傳與日本,此事已漸漸進行矣。最要者,能以書報譯成日文,更可為證道之一助,且能使日人容易注目。此不過一點種子,他日開花結果,可預卜之……。”
一九二八年九月,台灣支部大會在台南召開,且舉行布道大會。之后,民雄來的蔡海清(聖民)“蒙召歸真”,并推選須田清基為長老,王天賜為執事。此后,信徒日見增多。
一九三零年,日本政府要擴建水仙宮市場道路,台南會址亦在拆除之列。“幸蒙神之領導,須田長老向日治洲知事今村,鼎力爭取,商議撥地。禁食禱告,節資減食,發動全體興建教堂。結果獲蒙批准,撥給‘田草寮’(現健康路南門教會邊)三百余坪土地,并於一九三零年完成會堂建設。”
再說黃基甸呈超。一九二九年十一月一日由於他的影響創建了彰化縣和美教會。《卅年專刊》統計表也記一九二九年十一月黃呈超建和美區會。堂址設於和美鎮北勢頭(今為和西里中正街一二六號)。一九三零年“台灣省首次神學講習會”就是在這里舉行的。一九三三年,增建新會堂於舊會堂之前。原舊會堂用作廚房、休息所、傳道房。傳道人數很多,對塭仔、侖尾教會的建立也頗有影響。
一九三零年九月,由於黃基甸及其岳父郭歪的影響而建立了新竹教會。在一九二九年七月下旬,黃郭二長老到新竹傳道,以后謝萬安也到此工作,有兩人受洗。一九二九年末,須田長老也到了新竹,又有八人受洗。一九三零年三月,在公會堂前(現市公所)舉行第一次“布道講演會”。在街上恰遇一青年,瘋狂之至,狀甚可怕。其老母再三央求幫忙祈禱。由於那瘋青年被日本政府捕囚在牢獄之中,黃以利沙、須田兩位長老就到獄中去為其祈禱,第二天就平靜出獄。再祈禱一次,就完全好了。“此神跡轟動了市內”。三月十五日,須田長老到新竹為常駐傳道。“以后,許多熱心慕道的陸續受洗,又有人領了好多瘋狂的來會堂祈禱,得醫治;又有不良少年悔改更新;重病頻死的,受洗恢復痊愈,四處人們大受感動。”信徒越來越多,每夜聚會有百余人之多。會堂已經很狹小了,須田一個人已經無法應付。經須田籌划設計及信徒們的協力,於一九三零年九月間建筑了一所會堂。時常有慕道者來聽道,每次聚會都不下一百余人。這種情況維持了好多年。一九三七年五月間,又舉行一次靈恩會,“由於靈工蓬勃,神跡顯明,因病求醫得愈,或感動受洗歸主者日多,在此期間可謂‘興旺時期’。由於德、日、意帝國主義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對台灣的空襲頻繁,信徒各自疏散到鄉下或別處,聚會因而停止。一九四五年五月間,會堂遭盟機炸毀。”對此,《台灣傳教五十周年紀念刊》說“會堂被炸毀實有神意,因會堂建筑於新竹著名淫亂之街巷中,有玷污聖殿之虞。”會堂被炸,“又以一般信徒信道動機不純,道理根基不深,只知肉體健康舒適,不重視靈性之長大,致漸趨世界罪惡而犯罪離去者頗多。其能堅持所信之道者寥寥無几。正應驗主說‘被召者多,被揀選者少’的話,殊感可惜,因此教會又漸沒落!”
新竹教會,《台灣傳教五十周年紀念刊》雖然說,最早將真會傳到新竹的是黃基甸、郭歪腓力門兩位長老,然而其事跡卻無具體記載。新竹教會得以建立的主要人物應該是黃以利沙、須田二人,特別是須田。《卅年專刊》統計表作一九三零年三月由須田清基創建新竹分會,不無道理。
再就是黃以利沙呈聰,將真會傳到了彰化縣的二林,向莊等作見證。莊等全家十三口先后由長老會轉入了真教會。“莊等原為長老會信徒(且按立為執事),因熱心查考本會信仰,知有聖靈、真理與神跡奇事隨?。復得異夢,天使指示,故毅然決定歸真。后藉聖靈同工,熱心見證,信徒漸增,為求方便聚會,乃暫借信徒倉庫(火車站西)為臨時聚會所,且按立莊等為得真執事。”但會所低窪積水,遂另購一棟宿舍為聚會所。一九二九年,信徒大增,遂在南光里卅五號新建木制會堂,五月二十七日成立教會,信徒計一百四十六名。數年后按立兩名女執事。
《卅年專刊》統計表中作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五月莊等創建二林區會。
以上為原在大陸加入真會的台灣信徒們,邀請大陸傳道人張巴拿巴、郭多馬等赴台傳道,以及這些台灣最初的真會信徒們在台灣進一步傳道而建立的真耶穌教會。由於有了這些真會為基礎,真耶穌教會在台灣的傳播又進一步擴大了力度、規模及速度。
先說說在台南加入真耶穌教會的蔡聖民。蔡聖民后來成為台灣真耶穌教會的重要人物。
蔡聖民,俗名海清。民國前十四年(一八九七,清光緒二十三年),生於嘉義縣民雄鄉陳厝寮村。自幼體弱多病。民國十年(一九二一)接受日本基督教點水洗禮,為日人內村鑒三之門徒。民國十七年(一九二八)到台南長老會信徒蔡培火先生家養身。真耶穌教會台灣傳教七十周年叢書《撒網史記》(一)“蔡聖民長老一生之傳道事略”一文中說此時的蔡海青“已是外教會信徒,熱心追求真理,希望得到身心的真平安。起初約有一個月的時間到處訪問外教會人士,但都不能如願,至感失望。有一日,閑步街上發現‘真耶穌教會’。二日后,專程拜訪本會須田清基長老,一心一意探求真理,只考查了半天的時間就明白,乃決心相信。於民國十七年(一九二八)十一月十七日下午在台南運河接受大水浸禮,歸主得重生。十八日夜於會堂祈禱室禱告得聖靈感動,大大喜樂!”第二年(一九二九)正月六日返鄉,“隨即見證本會真道領人得救,為本會在嘉義地方發展靈工的起始。”即,蔡海清聖民是將真會傳到嘉義的第一人。蔡氏每晚招集家人、鄰人在家聚會、聽真道,并勉勵大家自求聖靈。過了几天,有一青年王秉權,晚間聚會后在回家的途中,“隨走隨祈禱,得了聖靈”,遂決心“領受浸禮”。正月二十六日,蔡聖民為他及另一青年施洗;這在當地,當屬第一次。信徒日益增多,遂在陳厝寮成立祈禱所。
當時居於陳厝寮的謝萬安,為療病租居於民雄。經蔡聖民指示,特往線西請教黃以利沙,“受浸得聖靈回來”,在民雄傳揚“真道”,信者日多。
兩地相應,“靈工大振”。四月,在民雄街上租一店鋪為會堂。二十三日,支部黃基甸、須田特來民雄成立教會。并按立蔡聖民、謝萬安為執事;蔡又為傳道。信徒迅速增加,几個月以后,在民雄街西南邊買地買屋,改為會堂。民國二十三年十月十日(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十六日)又遷至民雄街北現在的地址。
《卅年專刊》統計表記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四月蔡海清創建民雄區會。
由於蔡聖民的影響不但創建了民雄教會,還創建了大林教會。
一九二九年的二月間,蔡聖民去探望重病中的陳萬玉(后為陳復生長老),“向他傳主的福音”。當年,陳萬玉在民雄受洗。回大林之后,四月十二日,邀請各地的傳道到自己家中。當天,“全家受洗歸入主的名下”。遂以自宅為聚會所。信徒日益增多,當年五月,正式成立教會。《卅年專刊》統計表中記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五月,陳萬玉創建大林區會。
蔡聖民在此曾工作一年,須田、黃基甸以及其他一些長執、信徒的熱心工作,甘蔗侖陳復生長老之家宅已不敷應用,“在主的安排與全信徒同心努力下”,由甘蔗侖遷到大林街上,郭柱石長老醫院的舊址。當時信徒已經差不多有兩百人了。會堂在今大林鎮中山路,處交通要道,面積一三零坪,木造結搆。“聖工繼續發展,信徒分遍於大林鎮內的水碓、內林、中林、橋子頭、排路及溪口鄉,甚至遠到云林縣的大埤鄉或林子。”信徒中的大部分居住在農村,聚會雖然費時,但都很熱心。
羅東教會的創立
羅東教會不是蔡聖民直接影響下創建的,但卻又與他的布道活動密切相關。
一九三零年,林悟真寄居基隆,邀蔡聖民到基隆布道。恰巧羅東聖潔會福音使朱日路經該處。經一番查考后,“接受浸禮,又得聖靈”。回到羅東以后,“將聖潔會的小羊帶入真道”;把原聖潔會改成了真耶穌教會。一九三一年二月二十四日成立教會。立朱日為朱陽光長老,三月二十八日立張紅蟳為張明真執事。“當時工人少,傳道來羅東牧養的機會不多。而宜蘭縣內之長老會牧師卻常常趁聚會時間來會堂撒播真教會壞話。但主的羊,主自己照顧,沒有一個人被誘失迷。”《卅年專刊》統計表記民國廿年(一九三一)二月由朱日創建羅東區會。
而先前創建的二林、大林教會也開始發揮其影響,并建立了新的教會。
首先是嘉義縣的梅山。一九二九年,大林教會的郭有,服務於梅山至大林之間的客運工作,售票及會計。工作之余,到離梅山約三里山路的麻園寮,利用家庭聚會宣揚“真道”。
“當時有一家庭(郭能弟兄)老少被惡魔擾亂不安,找盡法朮及偶象求醫,也是無能為力,家中大小無一安寧。所受的是痛苦過日,賣盡田地,費了錢財,也是無效,日漸嚴重。經同靈介紹,其全家大小求道(祈禱),得?眾兄弟姊妹的助禱,惡魔即離身,重病無藥痊愈,全家得以平安過日,目睹者無不稱奇。”當年六月二十一日,在大林教會召開台灣第五次支部大會時,郭通與其叔郭添中領受大水洗。
一九三零年九月,台灣支部請總部差派郭多馬赴台,在和美舉行第一次神學會之后,郭多馬、王永生巡回中南部,特地到了麻園寮。就在樹蔭下“宣揚主耶穌的救恩”。十月,在南門大溪領受大水洗者廿余人,加上在大林領洗者共三十余人。遂決定成立祈禱所。每安息日領會者都由大林教會差排。如陳復生執事、謝更新長老、陳恩民長老、簡廷春、高石厚都曾到麻園寮領會。
很快就傳遍了梅山街及各個村落,如竹崎、順平厝、芎蕉湖、沙坑仔、檳榔宅、隘寮、大草埔、南勢坑、雙溪及古坑鄉轄內各村落,信徒日益增多,差不多一百人。於是召開第一次信徒大會,決定在麻園寮山頂建造小會堂。於一九三二年十一月上旬,支部派清水教會的王春雨執事來主持獻堂典禮,成立為“小梅教會”。推荐負責人三名:會務陳順重、總務簡友益、財務郭有杰。并召開第一次靈恩大會。
到一九四三年,信徒達一百余名,於是又決定在梅山街上租地建堂。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舉行獻堂、布道大會。當二戰緊張疏散人口之時,加強了家庭聚會。
《卅年專刊》統計表中作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七月郭有創建梅山區會。
大林教會不但影響到梅山,還影響到嘉義縣的新港也建立了教會。
新港的教會,建立於一九二九年。原名為“中莊教會”,更名為新港教會,是一九六二年的事了。
最初是新港中莊村的木匠陳塭,在大林做工。當時大林甘蔗侖有一位陳萬玉先生(后為陳復生長老)身染重疾,“蒙主治愈”之后,便在大林鎮成立一祈禱所。一九二九年某晚,陳塭路經此處,看到“真耶穌教會”的會名,就說:“你們是真的,那么別的教會便是假的嗎!”抱打不平進入了聚會的地方。當時正好蔡聖民執事在此牧會,“由於聖靈奇妙的工作,他一聽到真理即時茅塞頓開,不單虛心接受,也認明此會‘為真’!”。
他又感到他的妻子終年病倒在床,正需要來投靠這么一位有權能的主,所以他即不斷去慕道。不久,明白“真道”,接受“真理”且領受“寶貴之聖靈”。至此,心里火熱,遂辭去木匠工作,返鄉宣傳“真道”。信徒增加,遂以自家客廳為家庭聚會處所。每到安息日,扶老攜幼,步行來回卅公里到大林教會守安息。嗣后,因信徒增加很快,就在一九二九年的七月十日設立了“中莊教會”,并在九月十日,開第一次靈恩大會。《卅年專刊》統計表記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陳塭創建中莊區會。
正當真耶穌教會在台灣蓬勃發展之時,台灣真會中的兩個骨干人物,在一九三四年相繼去世,一是郭歪腓利門,一是其婿黃基甸。
郭歪腓利門,是初代台灣真會的柱石,支部干事。對教會的貢獻是不少的。民國廿三年(一九三四)四月十七日下午九時十五分去世。臨終時,握?其兒子順命長老的手說:“我的肉體雖遭苦惱很多,但我的心里平安。我將要離俗往主那里去找。說畢,將靈魂交與主安然去世,這不是偉大的死嗎?享年七十二歲。”不過,這里的享年歲數與前述誕辰有矛盾了。民國前四十一年為一八七零年,享年七十二,應當是一九四二年,死不當在民國廿三年。因為民國廿三年是一九三四年。不知道哪一處的記載有誤了。
郭腓利門去世之后,不久其婿黃基甸也相繼去世,有人寫了一篇文章以志紀念(惜作者為誰不詳)。其中關於郭腓利門又作了一些介紹,說:“尤其是四月間被召的支部負責郭腓利門長老。他是台地各本(會)所最敬愛的,他視教會如同自己的家,教會的難處,就是自己的難處,便毫無躊躇的盡力奔跑,費精神又勞力,總想把它做好而后快!又很勇敢捐輸。人家是捐自己余剩的錢,他往往拿移自己所急用的款子給教會,甚至借債獻給教會。總之,他痛愛教,是個純潔的愛的心腸,使人想起他(就)不由得肅然起敬!”
半年之后,十月八日(公曆十一月十四日),黃呈超基甸也於和美自宅中去世。作者不名的悼文對其贊賞有加,謂:
“此人去世更是本支部及各本會所最痛惜的。因為黃基甸長老是本支部內於道理上、工作上屬於干部的一人。現在他已去世了,對他個人關系道理上的事情,本支部內各同靈都很感覺有報告總部的必要,或者可將他的為人,為教會的略曆登載報上,使各地知道他的好模范,在真道上藉以得?幫助!效法!勉勵!保羅說:‘你們要效法我,如我效法基督(一樣)。(《林前》十一章一節)’可見在真道上的工人或信者使人家能夠可以效法的各處都有,但優點不多。若黃基甸長老是屬於無可嫌隙的一人,實在是傳道者及修道者好典范。并且他是台灣人中頭一個接受真道的。他的工作,不但在台灣,就是在閩南、漳州方面也有相當的功績。民國十五年(一九二六)前后,他就在漳州方面為道奔跑,建設了教會。民國十六年(一九二七),台灣已成立教會數處,他就立志回台,熱心的奔跑幫助。當台灣支部成立之初,就被舉為負責。至去年,身體遭疾,不堪耐勞,才辭去職務。但在病中還熱心為教會忍苦講道,不敢稍怠。為道勤勞前后十載,至死忠心,才蒙主召歸,永享安息。現在我將其可作靈胞典范的好處共有八項,簡泐於下:
一、一生熱心追求真理--從長老會進入安息日會,至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在漳州聽有真耶穌教會之出現,就率先寫信請本會傳道者。后本會傳到石碼,他則連往查考三晝夜,既明白真道,就決意領受。
二、熱心傳道--信從本會之后,則看輕世界事業,變賣田地、房屋及一所湯池,為的是不被世事所累,要專心傳道。
三、不談世俗話,不管世俗事--但為真理即開口講論,句句有力助人。
四、不背后論斷人--只用當面指責,實行不論斷人的教訓,至為徹底。
五、不計較世上的財利--失之不惜,被欺無怨,借人不追還。
六、不夸其所能--對於真道上或世間的知識完全不自夸,待人謙卑。
七、經試煉忍苦順服--最后之病苦,實別人所難忍受的。有二十余日不得臥床、不得飲食,只坐地吁喘。最后那一夜,哀懇主特顯神跡將他召回,果如所願,臨終時祈禱感謝神而逝。
八、為道為教會關心至死--在極苦中還忍苦講道,至臨終的遺言是勸人為主作工、建設教會救人的話。
其余還有好處記也記不了。不過此人的修養可謂完全無可指謫。十年來在真道上無一點差錯,無一刻放松,到處得靈胞欽仰敬慕。可惜主不使其長壽,因他修道的工作完了,只有冠冕等候他呢!”
台北教會的建立
這是由台灣支部決定要在台北建立教會的。而在建立過程中起過重要作用的是蔡聖民。
一九二六年,真耶穌教會八人布道團到過台北,在台北“文化講座”舉行過兩天的布道會,當時的聽眾有五、六百人。雖然有“多人受感動,但因乏於澆灌,以致福音的種子無法萌芽”。一九二九年,須田清基到台北向日本人傳道,成立了一個日本人的小教會。“然亦因缺乏牧養,於不知不覺中散失”。
一九三零年,蔡聖民到基隆傳道,羅東朱陽光經此接受“真道”,在羅東成立教會。之后又到台北證道,雖然有人樂意接受,卻無人擔任牧養,而未予施洗。
一九三五年,台北舉行博覽會,台灣支部決定藉機在台北傳揚。編印《報爾佳音》小冊子在會場分發,租屋布道。首先“受洗歸真”的是吳來好一家五口,成為台北最初的基礎信者。博覽會結束以后,許多人要“查考真道”,支部遂於十二月中旬派蔡聖民前往台北。三天之內施洗十六人。這些人原來多為長老會信徒。聚會場所設在郭和銅在台北橋附近的鐵工廠。信徒急劇增加,兩個月內增加了五十多人。場地狹窄。遂在台北橋頭附近租一間三樓房屋,於一九三六年三月一日正式建立教會。
《卅年專刊》統計表中記民國廿五年(一九三六)三月由黃呈聰創建台北分會。
一九二六年初期建立的線西教會,也出現了影響。到一九三五年,彰化縣建立了侖尾教會。一九二八年線西鄉塭仔村(這是當年八人赴台布道團頭一次舉行宣道會的地方)的黃福音長老及黃強等人來侖尾布道,見證真耶穌教會的“真理”。第一批信徒有黃參、楊領、黃要、黃西姑、黃中等人。而侖尾尚無會堂,歸屬於和美教會。一九三零年,因信徒日益增多,遂在侖尾黃參家中設祈禱所聚會。一九三五年,祈禱所無法容納,乃在該村另建一所簡便會堂,同年十一月成立侖尾教會,就此與和美分開。
《卅年專刊》統計表中記民國廿四年(一九三五)十一月由黃呈超創建侖尾區會。但據前考,黃呈超基甸已於民國廿三年(一九三四)去世,此處所記有誤。
線西教會還又影響了彰化縣的溪湖,一九三九年也建立了教會。
一九三二年,吳是女執事在線西鄉寓埔村得“真道”,后遷居溪湖鎮街內。當時的溪湖只有吳是一人是真會信徒。以后,和美的陳榮光執事經商來此,常來訪問,參加家庭禮拜。不久,全家入信受洗。此外,象“沈執事、陳腓利執事、王永生執事、烏番兄、天厚兄亦常來聚會。民國二十四年(一九三五)成立祈禱所,信徒約三十名。”
一九三五年八月,舉行靈恩布道大會,聽眾很多。支部派須田長老、莊得真執事、吳國義等前來主持布道,信徒增加到約八十人。當年十月成立教會。《卅年專刊》統計表記民國廿八年(一九三九)四月由吳是創建溪湖區會。
有一次,同天主教辯道,“神父不滿,連絡郡役所照會來本所后,召信者十余名到派出所查詢,幸須田長老議談,事情才算完畢。”
這一年,在葉正、黃文判店后空地上建造了一棟日式烏瓦會堂。一九四三年九月,遇“大鐵台風”,被刮倒。遂暫在葉正樓上聚會,不久,再於原址建造一棟竹屋會堂。
在大林教會得到“真道”的陳萬玉、陳恩民又影響創建了嘉義市、嘉義縣的六合以及云林縣的瓊埔,先后都建立了教會。
先看看嘉義市真耶穌教會的建立。
嘉義教會建立於一九三一年的十一月三日。早在一九二九年,嘉義已有信徒,但無教會。一九二九年,大林教會有一位極其熱心的信徒陳萬玉(即陳復生長老)到了角仔寮,引導他的親屬趁嬸全家及李五“歸主”,但仍屬民雄教會。同年,林宗光(悟真長老)在大林入信之后,也常到嘉義,引導了陳硯(后為陳道生長老)、蔡伯宗(真生長老)、林連水及其家人入信。一九三零年,台斗坑(嘉北)也有兩家信徒。但這時的信徒仍往民雄聚會。
以后信徒日漸增多,遂決議在嘉義設祈禱所,由民雄領導者來嘉義幫助。
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正月十四日,在東門陳硯住宅的西鄰租屋充作聚會所,每次約有二十人參加。當年夏,因人數日益增多,遂在陳硯家宅前的空地上建一簡單小會堂。之后,信徒增至約四十名,大家都很熱心,遂要求當年的支部大會來嘉義召開。支部遂於當年十一月一日至三日在嘉義召開了支部大會。在三日,嘉義教會也宣告成立,并按立男、女執事各一名。支部大會并指定蔡聖民執事專任傳道,駐嘉義教會擔任“開拓和牧養的聖工”。《卅年專刊》統計表記民國廿年(一九三一)十一月由林宗光創建嘉義分會。
這時的教會真是極其熱心,聚會、學習、見證、讀經、迫切祈禱、求得聖靈,認真向“外邦人”見證,“引領人歸入主的名下,因而慕道者日益增多。有重病得主醫治的,有蒙主革除惡性的”。“尤其初期几年間,每月都有人受洗,甚至每安息日都施行洗禮,靈工大振,信徒增加非常快速。”教會成立之初只四十余人,及至第二年秋天已逾百人。於是議決另建新堂。到一九三二年秋,在東門噴水池南邊找到一塊空地,屬水利會,管理者為日本人。請須田清基向水利會主任交涉,一九三三年春獲准租用。大家齊心合力,年末,會堂落成。一九三四年正月,遷入新堂聚會,初四舉行獻堂典禮,并開靈恩大會,晚間向外布道四天。“信徒們在市區極力宣揚,請人來聽真道,盛會空前。各地均有人陸續歸主。靈工繼續進展,不到几年的功夫,信徒就增至三、四百人,成為中南部最大的真耶穌教會。”
六合教會的建立。
新港中莊的木匠陳塭,在大林接受“真道”,在新港中莊創建了教會。后經台灣支部立為傳道者,“才到處去為主作見證,后來被立為長老,聖名恩民。他有醫病的恩賜,所以在工作上到處有神跡隨?他。他騎?腳踏車在故鄉新港及其他沿海一帶傳揚福音。”
當時,嘉義縣六腳鄉魚寮村的陳日祥身體欠安,其父陳派先生在中莊見到陳恩民長老,“后來深信不疑,其子得到治愈,就此帶聖靈的種子回來魚寮,於一九三八年一月十日成立魚寮教會。”
這就是六合教會的前身,改為六合教會,是一九六一年的事了。《卅年專刊》統計表中記民國廿七年(一九三八)一月陳塭創建了魚寮區會。
陳恩民又將“真道”傳到了云林縣的瓊埔。
一九三八年中莊陳恩民長老來蕃薯厝開拓“聖工”。在蕃薯厝及山腳村有吳丁、吳清山、洪免、陳偏等五十多位信徒,於是在蕃薯厝設立了祈禱所,并做安息日禮拜聚會。一九三九年,人數增多,在瓊埔及?梧都有信徒,聚會處就移往山腳村,人數已有九十余人,遂成立山腳教會。一九四零年,有亞拿執事及多加執事等人到?梧訪問,見?梧也有三四十位信徒,遂在?梧也成立祈禱所。當時兩處尚未分開,安息日遂成了“一安息在山腳村,一安息在?梧”輪流舉行。
改為瓊埔教會是一九四八年的事了。
此處教會不見於《卅年專刊》統計表,無論是山腳、?梧,瓊埔。
彰化縣鹿港教會的建立。只知道是溪湖教會陳榮光到鹿港播種,而后慢慢壯大,教會設立於一九四零年一月四日。記載中有一些資料階段性不清楚,不好使用。《卅年專刊》統計表中作民國廿九年(一九四零)十一月由陳盛創鹿港區會,月份不同。統計表中記創始人為陳盛,而一九四七年統計時的負責人為陳榮光。
花蓮教會的創立。這對於真耶穌教會來說,是在台灣東部取得的第一個立足點,意義重大。
一九三四年,花蓮港長老會的信徒洪火爐到羅東辦事,恰逢羅東真會布道,洪火爐遂入會考查。“明白得救要道,相信聖靈權能,事畢返花,見證真道予其他信徒,并共同研究此道之是與不是。不久,於某星期日參加長老會禮拜后,洪氏勇敢上台見證‘晚雨聖靈已降!’并論及本會的信仰。結果被長老會之長老推下講台,趕出大門,但卻得‘同道’近十人。”之后,他們經常聚集論道、祈禱。并函請台灣支部派遣傳道。支部特派蔡聖民執事與朱陽光於一九三五年三月由羅東一同來到花蓮。於是“本會要道乃得明白接受,即行浸禮,歸主名下”。一個多月當中,得信徒十余人,成立了祈禱所。之后,信徒激增,當年四月二十七日,成立了花蓮港教會。《卅年專刊》統計表中記民國廿四年(一九三五)四月,由劉榮樹創建花蓮分會。長老會雖然百般阻撓,“但聖工日旺,神跡彰顯!”
花蓮教會是真耶穌教會在台灣東部的第一個立足點,同時也是真耶穌教會傳入台灣高山族同胞的起點。